張芳曼制圖 本報北京2月16日電?。ㄓ浾咧靹t、趙展慧)記者16日從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獲悉:自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實施,7年來成效明顯,超市、商場的塑料購物袋使用量普遍減少了2/3以上,累計減少塑料購物袋140萬噸左右,相當于節約840萬噸石油、節約標煤1200多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近3000萬噸。 同時,根據有關協會調查,2009年以來,我國塑料購物袋消費量持續保持在80萬噸以下,其中超市等零售場所保持在30萬噸以下。2015年,國內塑料購物袋消費量約70萬噸,其中超市等零售場所約30萬噸。良好的環境效應之外,“限塑令”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消費者自帶購物用具現象增多,不少學校等公共機構開展了宣傳活動,購物袋多次重復利用意識增強。 在“限塑令”實施之前,我國2007年的塑料購物袋消費已達100萬噸,相當于消耗石油600萬噸,是名副其實的塑料購物袋消費大國,大量的廢棄塑料袋無法自然降解,給環境保護帶來了問題,消耗了大量石油原料,造成“白色污染”。因此2007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從“禁薄”和“限塑”兩方面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方案:一是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二是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 環資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保障“限塑令”實施效果,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實施了專項執法行動,國家發改委及時修訂產業政策,將超薄塑料購物袋列入淘汰類產品,并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廣泛的宣傳活動。一些地方也探索出臺更為嚴格的措施,如吉林省出臺了《吉林省禁止生產銷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規定》,江蘇省在《循環經濟促進條例》中明確,2017年后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不得銷售、無償或者變相無償提供不可降解的塑料購物袋。 “限塑令”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比如集貿市場執法難,公眾認識不一致,替代產品成本高等問題,影響了政策實施效果?!杯h資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正在研究針對增量和存量出臺有效措施,一方面提高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使用成本,鼓勵可降解塑料產業發展,加速替代產品的市場化過程,另一方面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加強垃圾分類回收,解決塑料購物袋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
相關閱讀:
- [ 02-16]限塑令的七年之癢需要標本兼治
- [ 02-16]限塑令實施7年名存實亡 有超市靠賣塑料袋年賺千萬
- [ 02-16]“限塑令”是時候升級為“禁塑令”了
- [ 02-16]“限塑令”,功夫在價格杠桿之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