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數據透露積極信號 “盲人摸象”摸不出中國經濟真相
2016-02-19 15:06:3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春節黃金周市場年味濃、消費旺;外貿下滑但先行指標預示二季度出口壓力有望緩解;吸收外資與對外投資開局良好;消費物價溫和上漲,工業價格降幅收窄……陸續發布的首月核心經濟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經濟實現平穩開局,盡管趨穩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但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勢頭強勁。 新華社發朱慧卿 作 新華網北京2月19日電(黃博陽)近期,海外“唱空中國”的雜音漸甚,但隨著中國穩增長措施效果的不斷顯現,盡管下行壓力依然存在,近期發布的各項宏觀經濟數據顯示,轉型升級帶來的效果已經顯現,數據中釋放的亮點和積極信號值得關注。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借用“盲人摸象”的比喻頗為到位:摸到象鼻說是蘿卜,摸到象腿說是柱子,摸到象尾巴說是細繩,這樣的所謂“觀察”得不到真相。中國經濟的前景需要更全面、更具體的視野去看待。 新春數據有降有升 亮點頻現 2016年春節過后,中國1月份各項宏觀經濟數據相繼發布,其中外貿、信貸、CPI、國際收支等數據尤為引人矚目。 1月份,我國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下降9.8%。剔除價格因素,進出口、出口和進口降幅分別收窄至0.9%、0.5%和1.5%。“國際貿易是雙邊的,若中國總是維持那么高的出口增長,其他國家還活不活”,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曾多次向新華網記者表示,盡管從近年來我國外貿增長速度明顯下降,至今已進入“雙降”態勢,但橫向對比來看,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份額依然巨大,繼續要求過去勇猛精進式的增速即不符合客觀規律,也不符合當下的時代條件。 1月份CPI同比上漲1.8%,漲幅比上月提高0.2個百分點,已連續3個月出現回升。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指出,1月份CPI回升,主要原因在“春節效應”的帶動。商家促銷、消費意愿強烈,加之信貸投放活躍都對消費市場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1月的CPI是處在人民幣貶值、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全球經濟衰退等新因素下的。盡管有這些因素的影響,但我國CPI仍然沒有結束上升的動力,這是一個可喜的結果”,趙錫軍說道。 |
相關閱讀:
- [ 02-19]外媒:1月中國經濟數據出爐 新年開局令人鼓舞
- [ 02-19]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溫和上漲 首月數據釋放積極信號
- [ 02-19]CPI漲幅創5月來新高 物價數據回暖低通脹格局難改
- [ 02-19]指尖上的春節紅包大數據:搶紅包湖南人最快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