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12日報道 外媒稱,雖有比如紹羅什在內的一些被批“唱空中國”的投資者認為中國經濟會出現“硬著陸”的局面,但眾多研究中國經濟的學者指出,中國經濟并不太可能出現“硬著陸”的局面,而是要經歷一個調整和轉型的時期,最終“軟著陸”完全是可以實現的。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月10日文章稱,但這并不代表中國經濟就沒問題。國際經濟觀察人士并沒有減少對中國經濟中突出問題的關注,因為中國經濟的舉動仍影響到整個世界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的緩慢經濟復蘇進程。 文章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國傳統的“猴年”到來之際表示,猴子樂觀向上,相信猴年的中國經濟也會充滿生機和活力。 英國布魯內爾大學經濟系教授劉芍佳和英國杜倫大學金融系教授張志超分別表示,中國經濟并不太可能出現危機的狀況,但增長和轉型的挑戰是切實存在的。 李克強在強調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會停滯時說:“中國經濟也將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中國的發展從來都是在挑戰中前進的,只要我們努力,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劉芍佳認為,增長乏力等問題是目前實體經濟增長最大的“火焰山”。原來動力中60%是投資拉動,目前投資不足、投資需求不足、企業發展缺乏足夠支持。在另一方面,消費需求對經濟的促動也有限。 劉芍佳說,從官方公布的投資數據來看,經濟增長的動力疲軟,而雖有官方鼓勵,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仍是比較疲軟的,出口則受到全球經濟的影響乏力。在目前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的形勢下,投資欲望更少。 張志超則對記者表示,多數經濟學家都不認為中國經濟會發生危機,但“火焰山”的確有。他認為李克強所謂的“火焰山”主要是兩方面挑戰:一是經濟改革,特別是推進金融自由化的問題;另一方面實體經濟如何調整、去產能的問題,這牽涉到就業等一系列問題。 張志超認為,中國經濟體量巨大,泡沫普遍,但需要區分不同泡沫情況區別對待。參考西方經濟歷史,有些領域泡沫雖然破滅,在短期造成對經濟一定的沖擊,但并非沒有益處。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2月8日的文章稱,中國經濟并沒有經歷衰退,而是正試圖適應“新常態”。從2002年直到2008年,中國的年均增速達到驚人的12%。從2008年到2014年,增速減緩到每年8%至9%,目前介于6%至7%之間。增速減緩是中國經濟正逐漸成熟的標志。雖然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新環境,但并不等于經濟末日。隨著經濟發展、規模變大,增速會不可避免地放緩,但是經濟仍然在增長。美國的GDP年均增速約為2.2%,新加坡的增速也遠低于3%。 文章稱,今年到目前為止上證綜指下跌了20%多。這一跌幅令人失望,但是在判斷中國的經濟狀況時,應該正確看待市場波動。上海股市在整個中國經濟中占比很小。中國只有5%至10%的資金通過發行股票來籌集,市場上真正可交易的流通股總市值僅占GDP的25%至35%。在大部分發達國家,這個比重約為85%至100%。所以在中國,股市對總體經濟的影響要小得多。 加劇了對中國經濟負面看法的還有貨幣貶值。中國的貨幣貶值幅度并不大,但是因為相對缺乏透明度而遭到很多非議。2014年至2015年,歐元對美元匯率貶值的幅度遠遠超過人民幣。實際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對貨幣實行干預是為了幫助而不是損害經濟。 文章稱,雖然市場面臨波動,但是目前針對中國經濟狀況的悲觀情緒過于夸大了。任何一個國家長期保持兩位數的經濟增速都是不正常的。對于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來說,5%到7%的經濟增長率仍然值得稱贊。因此,中國和全世界都需要重新適應這種“新常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