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2月22日電(記者袁慧晶)22日下午,400余件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完成打包工作,運往北京。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告訴記者,這批珍貴文物將于3月2日起在首都博物館展出,展期初定為三個月,部分展出文物將證明墓主身份。 此次展覽由江西省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聯合主辦,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共同承辦,展覽名為《五色炫曜——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徐長青透露,參展文物將超過400件,其中部分文物為首次展出。 記者采訪得知,本次展出有三大看點: 一是從未在媒體上披露的內棺文物將與公眾見面。此前,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專家組組長、中國秦漢考古學會會長信立祥曾表示,只有私印才能成為斷定墓主身份的關鍵性證據。而徐長青透露,展出的內棺文物中有玉器。 二是剛剛完成文保修復工作的一批精美青銅器值得期待。其中包括主墓藏閤樂器庫中出土的一套完整編鐘。這套編鐘共14枚,出土時看上去黑糊糊的,如今經過青銅器文保修復專家楊小林及其團隊一個多月的努力,已恢復了黃金般的古銅色,其上的鎏金紋飾也十分精美。 三是能證明墓主身份的純金器將首次展出。海昏侯墓以378件金器的數量成為漢代考古之最,但徐長青透露,在出土馬蹄金的底部,考古工作者發現“上”“中”“下”三種單個文字之后,又發現了成句成段的記錄性文字,文字內容也與墓主身份有關。 據悉,這是海昏侯考古成果第二次面向公眾展出,去年11月曾在江西省博物館展覽一個月,當時參展文物僅120件,卻吸引了18萬名觀眾排隊參觀。多名秦漢考古學會學者認為,這種邊發掘邊展示的形式是考古史上的創新之舉,既滿足了公眾對考古成果的文化需求,也體現了考古工作者傳播文保理念的責任與擔當。 徐長青強調,所有展覽都是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的,相關文保工作已做在前面,確保文物已滿足展出條件。“本著‘文物安全第一’的理念,如在展覽過程中發現文物有腐蝕等跡象,辦展方將第一時間撤展。” 海昏侯墓園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自2011年開始發掘至2015年底,已出土金器、青銅器、鐵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編、草編、紡織品和簡牘、木牘等各類珍貴文物近2萬件。 |
相關閱讀:
- [ 01-28]故宮博物院將參與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的文保研究工作
- [ 01-16]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棺柩吊運 轉運實驗室
- [ 01-16]海昏侯墓主棺今日將開棺 主棺整體打包吊運
- [ 01-15]海昏侯墓迎來“升棺” 墓主人身份有望3月揭曉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