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統攬全局,深思熟慮,提出了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并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形成了具有重大指導性、前瞻性、針對性的經濟工作系列論述。兩會前夕,人民網記者通過基層采訪、專家解讀、網民連線等形式,撰寫并刊登8篇深度報道,充分反映全國各地干部群眾全面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經濟工作系列論述的思考和實踐,為我國在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主動打好決勝仗,贏得全年開局紅。 剛剛到來的猴年,開門就是幾天“春節藍”。 “我們家都好幾年沒買鞭炮了。”家在北京的小田假期陪父母逛了幾次公園。“看看藍天特舒服。” 在北京的胡同里到處可見號召居民減少燃放煙花爆竹的宣傳海報。“不放挺好,沒那么大煙味,街面上也沒有那么多碎爆竹皮,還干凈。”在胡同里生活了幾十年的張大媽說。 張大媽的話說出了很多市民心聲。據統計,2016年春節期間,北京的煙花爆竹銷售量同比下降幅度約20%—30%,而這已經是連續第五年的下降。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詩句里的美景人人向往。但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在逐漸擺脫貧困的同時,資源約束、環境污染、生態退化的問題也越來越嚴峻,甚至已經成為了政府和群眾的心頭大患,成了突出的民生問題。可以說,良好的環境、綠色的發展方式不僅是富起來的中國人更高層次的生活追求,更是在經濟社會轉型期的中國想要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百姓的福祉,就是黨的關切。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有著精準的判斷和堅定的決心。 “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社會經濟效益!”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 “堅持綠色發展,就是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綠在眼里,富在手中 “原來在高寒山區種包谷,忙活一年連混個溫飽都難;現在當上鶴管員,搞起農家樂,日子一天天好過了。”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作為遠近聞名的黑頸鶴之鄉,村民陳光會這兩年放下鋤頭成了專職養鶴人,還為前來觀光的游客供應生態餐。 陳光會“華麗變身”的一小步映射出云南這個生態大省“綠色發展”的一大步。事實上,以青山綠水、藍天白云作為競爭力來實現惠民利民、加快轉型發展、推動綠色跨越,綠色發展的“生態之花”正在中國大地各個地方生根發芽。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有關活動后,到瓊海、三亞等地考察調研。他特別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5年5月,在浙江召開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 既要“綠”,又要“富”,是綠色發展的全面追求。要讓群眾“綠”在眼里,“富”在手中,地方政府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上海交通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王曦認為,政府一是積極探索綠色發展道路,地方政府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尋找適合地方生態環境條件的綠色發展道路上來,做好地方經濟發展規劃;二是嚴格執法,守住底線,不允許企業再走粗放型的發展道路,地方政府要加強環境管制,嚴控當地的主要污染源。 號稱“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曾是個發展“困難戶”,作為浙江全省26個欠發達縣之一、臺州9個縣市中體量最小的一個,仙居的綠色轉型之路堪稱典型。近年來,為保護青山綠水,仙居不允許鄉鄉搞工業,項目上實現環評一票否決,曾有一個橡塑項目要上馬,200萬元保證金已到帳,但環評不合格,資金退回,項目撤銷。同時,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變招商引資為招商選資,編制100多項園區標準化生產技術標準,嚴格建設項目環保準入門檻。 去年8月,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復同意仙居縣開展縣域綠色化發展改革試點。縣委書記單堅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介紹說,仙居正力爭在全省率先創出綠色發展的“仙居模式”,目標是到2017年形成“四個化”,即生產循環化、生活低碳化、全域生態化、治理現代化;到2020年建成“四個區”,即綠色經濟發展示范區、綠色生活方式踐行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綠色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區。 單堅認為,綠色發展是更嚴的發展標準,是更遠的發展追求。他說:“黨中央講發展是硬道理,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為了人民。這就要求發展既要為了當代人,更要為子孫后代計、為長遠發展謀。其最終目的就是要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讓藍天常在、讓青山常在、讓綠水常在。” 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工作時指出:“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經濟要發展,但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 如何將“綠色發展”融入深化改革的基層創新?江西帶頭作出了積極實踐。2012年,江西啟動袁河流域的萍鄉、新余、宜春三市水資源生態補償試點,探索實現跨市行政區交接斷面水質、水量控制目標。在生態補償試點推動下,袁河水質惡化趨勢得到遏制,由袁河串起來的仙女湖等重要水庫再現“一湖碧波”。 “綠色發展搞上去了,就可以掛紅花、當英雄” 長期以來,不少地區以GDP統計數據作為考核政績最核心甚至是唯一的指標,導致一些地方政府片面關注短期經濟增長,而忽視了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長遠構想。破除“唯GDP論英雄”的舊有觀念,開創社會協調發展、政績考核評價的新模式是新常態下的必然。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GDP快速增長是政績,生態保護和建設也是政績;不能光追求速度,而應該追求速度、質量、效益的統一;不能盲目發展,污染環境,給后人留下沉重負擔,而要按照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資源、環境工作。 2013年9月,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總書記再次指出:“要給你們去掉緊箍咒,生產總值即便滑到第七、第八位了,但在綠色發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氣污染、解決霧霾方面作出貢獻了,那就可以掛紅花、當英雄。” 山西省晉城市作為我國重要的無煙煤生產基地、山西最大的煤化工基地,長期以來粗放型的經濟結構帶來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使晉城深受其害。據了解,在山西省11個地市的空氣質量排名中,晉城曾經一度落到了第九位。 “十二五”期間,晉城把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各項規劃的制定中,對130家企業實施了強制清潔生產審核,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全市大氣污染防治、重點流域項目實施、水質目標改善等多項考核排名全省第一、空氣質量排名全省前茅,成為山西省PM10值、PM2.5值下降幅度“雙達標”的城市之一。 在晉城市委書記張九萍看來,綠色發展是發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改變,管的是全局、根本、方向和長遠。她認為:“綠色發展是理念更是行動,靠的就是認認真真地抓,扎扎實實地干。只有堅持知行合一,堅持久久為功,不斷創新思維、完善機制,把綠色發展貫穿、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才能使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理念落到實處,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
相關閱讀:
- [ 02-29]臺北舉行自行車嘉年華 倡導綠色出行
- [ 02-29]安溪以淘汰落后產能優產業 開啟綠色發展模式
- [ 02-29]臺北舉行自行車嘉年華 倡導綠色出行
- [ 02-26]2016年銀行業風景依舊好 綠色信貸漸成“燎原之火”
- [ 02-26]農行詔安支行綠色通道服務特殊人群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