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下決心"治霾" 環保指標或將進入十三五
2016-03-01 17:27:38?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今年兩會即將審議的“十三五規劃”重要性毋庸置疑。未來五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也是第一個百年目標決勝時期。兩會即將到來之際,中國網將發表系列前瞻稿件評析此次兩會,并預測未來五年中國成就。此為環保篇: 中國網2月24日訊(記者尚陽)在去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開幕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在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中,要將能耗強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這也是“生態環保”話題首入我國主要預期目標。 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將治污環保比成一場戰爭,并且是一場全民戰爭。近年來,環保問題日益成為社會熱點,也成為全國兩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關注焦點,在即將召開的2016年全國兩會中環保問題也必將是備受關注的熱點之一。 31省地方兩會均涉環保內容 多地提具體目標 日前,2016年省級地方兩會剛剛落下帷幕。記者統計發現,31省、區、市政府工作報告均涉及大氣污染防治內容,如何防治空氣污染已成為全社會高度關注和反映強烈的重大民生問題。 在31省、區、市政府工作報告的大氣污染防治內容中,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安徽等12省份明確提出降低PM2.5濃度、削減污染物排放等量化目標或是承諾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等指標。 河北以最大篇幅表達出鐵腕治霾的決心,并立下“軍令狀”:“十三五”時期,PM2.5濃度較2013年下降40%,污染嚴重的城市力爭退出全國空氣質量后10位。 北京提出,今年細顆粒物濃度下降5%左右;天津承諾,到2020年,PM2.5濃度比2015年下降25%;上海則明確,到2020年,PM2.5濃度下降到42微克/立方米左右。 談起“霧霾”,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感到“壓力山大”。他在北京市兩會東城區分組審議中幽默直言:“紅警”一拉,徹夜難眠。他表示,對生態環境沒有期待不行,北京要堅持綠色發展。 今年,治霾毫無懸念地再次成為各地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也成為多地2016年乃至整個“十三五”時期的工作重點。 2015環保“成績單”:三管齊下促新法落地 對于環境污染問題,我國政府一直在努力。今年1月1日,我國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 據了解,歷時27年之后首次大修的中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在法條數量上翻了近一倍,鼓勵民間公益訴訟,重污染可追究刑責。 同時,2015年1月1日,新《環保法》實施,這部史上“最嚴”環保法也被社會寄予厚望。新環保法實施一年來,各級環保部門在督政、督企、督查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落實。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2015年兩會記者會上曾表示,一個好的法律不能成為“紙老虎”,要讓它成為一個有鋼牙利齒的“利器”,關鍵在于執行和落實。 截至2015年11月,全國共檢查企業158萬家次,查處違法排污企業5.1萬家、發現違法違規建設項目企業7.34萬家。 去年一年環保部組織對33個城市開展綜合督查,約談15個市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比2014年約談增加了一倍,解決一批突出環境問題。 并對各省、區、市對134個市和2個縣開展了綜合督查,對28個市縣進行了約談,對19個市縣實施了區域環評限批,對發現的176個問題掛牌督辦。 此外,環保部門通過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等手段,督促企業自覺履行治理責任。以偷排、偷放等惡意違法排污行為和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弄虛作假行為為重點,依法嚴查環境違法行為。 2015年,全國共發現2658家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存在不正常運行、超標排放、弄虛作假等問題,17個省區市對發現的問題立案78起。環保部通報15起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及數據弄虛作假典型案例。 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國各級環保部門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611件,罰款數額超過4.85億元;實施查封、扣押案件3697件,實施限產、停產案件2511件,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732件,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共1478件。 這些數據足以證明新《環保法》對環境治理問題起到越來越高的作用,而與之相銜接的新《大氣污染防治法》也已經公布。 據了解,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核安全法的制定,也已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年立法規劃。 2016年兩會新期待:監督環保見實效 在去年的兩會中,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曾提出一項預判,他認為,中國政府若痛下決心,霧霾問題在十年內必可得到有效治理。 作為醫學專家,鐘南山也提醒全社會在提升對大氣污染等“黑色污染”問題重視程度的同時,也應注意包括抗生素污染在內的土壤和水環境污染治理難題。 全國政協委員、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認為,當前中國面臨大氣污染、水污染及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相比廣受關注的空氣污染,其實水和土壤污染更值得關注。 為此,中國網記者采訪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法學分會委員馮嘉,他表示,2015年我國環境執法效果比較顯著,從“督企”轉成“督政”,促進地方政府對環保問題加強落實,但是地方政府被約談之后,還要抓緊環境執法的后續跟蹤檢查。 他還表示,2015年新環保法實施的熱點也是一個創新點,信息公開比前幾年做的好,但是與環境保護法的要求仍有差距。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基層的環保部門的信息公開不是很完善。 此外,馮嘉對2016年的全國兩會充滿期待,他表示,去年新實施的環保法當中的亮點是人大可以通過監督制度來督促地方政府保護環境,所以此次特別希望看到人大在監督政府保護環境方面能夠真正起到督促作用。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