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題:2016年中國科技不容錯過的八件大事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決勝“十三五”靠什么?靠創新發展。其中,科技創新是第一動力。2016年中國科技看什么?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代表委員和科研工作者帶您提前了解今年中國科技不容錯過的8件大事。 事件1:4月發射太空中的臨時實驗室“實踐十號”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總體部抓總研制的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已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計劃4月發射。 “這顆衛星將成為專門用于微重力科學和生命科學的實驗平臺,為我國空間微重力研究提供新的技術手段。”衛星副總設計師李春華說。 “實踐十號”長啥樣?像彈頭!主要采用化學電池。 “實踐十號”干啥用?這個臨時太空實驗室將利用太空中微重力等特殊環境,在為期15天的飛行中完成微重力流體物理、微重力燃燒、空間材料科學、空間輻射效應、重力生物效應、空間生物技術六大領域19項實驗。 “實踐十號”能回家么?當然!它是一顆返回式衛星,返回艙將把實驗樣品帶回地球。 事件2:中國航天60周年 今年是中國航天創建60周年。 全國政協委員、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原黨委書記梁小虹在2009年全國兩會上提交了關于設立中國航天日的提案,得到數十名兩院院士聯名支持。提案提交以來,得到高度重視,國家有關部門認真研究、積極推進。 “中國航天日對展示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推動我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有利于向全民普及科學知識,促進崇尚科學、崇尚創新、崇尚探索的社會風氣的形成。”梁小虹說。 此外,60周年紀念大會、中國航天60年大事評選、中國航天助力“一帶一路”發展論壇……精彩活動正在準備中。 事件3:長征火箭“三代同堂”齊登場 中國人期盼已久的大火箭2016年要首秀啦! 今年,新一代大、中型和固體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長征七號、長征十一號火箭將先后亮相,“老前輩”長征二號丙火箭以及步入“青壯年”的長征三號甲系列、長征二號F火箭也將集體登場。 “長征五號火箭已完成首飛前的‘實戰演練’,長征七號火箭正在總裝。‘兩兄弟’分別預計于今年9月份和6月份首飛。”梁小虹說。今年該院所有在研、在役的6個型號火箭預計將執行14次發射任務,可謂“三代同堂”齊登場。這在我國航天史上尚屬首次。 事件4: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下半年發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宣布:今年年中至明年上半年,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驗證未來空間站關鍵技術。目前天宮二號已完成總裝,各系統正在緊張備戰。 今年第三季度發射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飛船將乘載兩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完成對接,并在太空駐留30天。今年的載人航天任務將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在天宮二號上進行多項實驗。 在完成和神舟十一號飛船的交會對接和空間科學實驗后,天宮二號還將在2017年上半年驗證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對接和資源補給技術。 按照計劃,我國將于2020年左右實施空間站的建造,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事件5:量子“魅力”大爆發 量子是什么?它來自拉丁語quantum,意為“有多少”,代表“相當數量的某物質”。在物理學中,指一個不可分割的基本個體。 量子科學家的本領在于,可以對量子糾纏進行某種意義的“控制”,甚至異地“控制”。這種“控制”,能幫助不是科幻作家的你不敢想的很多事。比如,超級計算和加密通訊。 今年的量子好戲就要上演了——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已完成載荷、平臺產品研制,正在對發射星集成測試;量子通信“京滬干線”已完成1554公里主干線光纜勘查和改造,將進行二期現場實施建設……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團隊擔綱的兩大量子項目進展順利,將于今年建設完成。 “如果這兩件事都做成了,意味著一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網絡雛形形成,驗證了技術上的可行性。”潘建偉說。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