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記者余曉潔、劉斐)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1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計劃2018年前后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為“照亮”嫦娥四號“駕臨”月球背面之路,一顆承載地月中轉通信任務的中繼衛星將在嫦娥四號發射前半年“布”到發地月拉格朗日L2點。 “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是第一次。探月活動中,利用中繼星實現地球與月球背面的通信,是中國人的創舉。相當于距離月亮8萬公里的地方‘布’了一個通訊站,可與地球保持全天候的通信。”葉培建說。希望這顆星是顆“長壽星”。這樣,未來幾年如果有別的國家探索月球背面,也可以得到中國中繼星的通信服務。 嫦娥四號原本是探月二期“落月任務”的備份星。嫦娥三號圓滿完成月面軟著陸后,經過一段時間的論證,嫦娥四號被賦予更新的任務和挑戰——月球背面軟著陸。截至目前,人類得到的月球背面的信息都是拍照得來的,都不是就地考察得來的。 “月球背面和正面軟著陸在‘落’月的本質上沒有區別,嫦娥四號任務最大的難點在于人類在地球上無法與月球背面直接通信。地月關系有潮汐鎖向,人類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看不到月球背面和部分南北極。如果不解決通信問題,就不知道嫦娥四號有沒有落到月球背面、落得好不好,是否正常開展月面工作。”葉培建說。 如何解決地球和月球背面的通信問題? 科學家們想到了中繼。然而,實現中繼的方法不止一個。比如,可以發射很多通信衛星繞著月球轉,保證始終至少有一顆衛星繞到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著陸器的通信范圍,可以把信號傳到地面。 “還有一個同樣有效但成本降低的方案——朝地月拉格朗日L2點發射一枚中繼衛星。在腦海里畫張幾何圖形:月球在中間,地球和中繼衛星分別在月球兩邊。跟地球相比,月球比較小,所以位于中間的月球幾乎遮擋不住地球和中繼衛星時間的信號傳播。只要月球附近的信號傳到位于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中繼衛星,這顆中繼衛星就實時對地通信。”葉培建說。 祝福中繼星發射成功,“照亮”嫦娥四號探索月球背面之路。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