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進入中國兩會時間:政協委員陸續報到
2016-03-02 07:33:00??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楊柳 李曉喻 冉文娟楊喆)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3日將在北京開幕。1日,來自中國各地的全國政協委員陸續抵達北京的委員駐地報到,北京隨之進入一年一度的中國兩會時間。 中新社記者采訪中注意到,法官合法權益保障、扶貧開發、醫療衛生、“一帶一路”建設、農村建設等成為委員們聚焦的熱點。 全國政協委員、廈門海事法院院長夏先鵬尤為關心法官的合法權益保障問題。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他直言,作為民眾權利的保護者,法官如果得不到社會的尊重和法律的保護,職業尊嚴和人身安全沒有充分保障,“對整個社會來說是一出悲劇”。夏先鵬希望今后對法官合法權益的保護得到全社會的重視。 當天,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凌鋒來到華北賓館報到。談及今年準備的提案,凌鋒說,她今年最想推動落實精準醫療外援,進一步提高中國民間外交軟實力。 近年來,中國越來越多地向海外派遣醫療隊。凌鋒認為,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中國足以組建以中國醫生為主的專家型醫療隊,在當地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也可以帶動醫療器械和產品出口。 凌鋒也建議,無論從外語水平、技術水平,還是更加有效地開展援助的角度,都有必要更加精準,改變中國有什么給什么的局面,變為對方需要中國就提供什么。“這樣可以借助醫療這一民間的重要手段,進一步在被援助國提高中國民間外交軟實力。” 扶貧則是蒙古族委員姚哈斯、撒拉族委員韓興旺、農工黨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主委戴秀英委員共同關切的話題。 姚哈斯委員告訴記者,很多少數民族群眾居住在邊遠貧困地區,她希望在“十三五”期間,全國各族群眾都可以脫貧致富,提高生活質量。 韓興旺委員建議,加大一些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從共享的發展理念出發,讓各地民眾早日和全國一同進入小康社會。 “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我覺得這樣的貧困人口識別方法可以參考借鑒。”戴秀英委員認為,精準扶貧亟待完善貧困人口的識別機制。 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黃至安委員表示,包括道教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對東盟各國有著重要的影響,是中國與東盟各國對話交流的共同信仰基礎。為促進“一帶一路”建設,以及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她建議國家層面在與國際宗教界、學術界的合作與交流等方面給予更多更寬松的政策,加大道教文化的對外傳播。 “二孩政策全面實施后,兒科醫生缺口就更大了。”來自廣西的全國政協委員彭釗向記者說起自己關于“加快西部地區兒科醫師隊伍建設”的提案,“全國都缺,西部地區更為嚴重”。他建議在西部各大醫學院校中設立定向培養兒科的專業,并制定有關政策,吸引各大醫學院培養的兒科醫生留在西部工作。 全國政協委員謝朝華關心農村建設問題,“農村發展不好,就不是全面的小康”。他建議,國家要制定優惠措施,吸引成功者返鄉創業,同時鼓勵有志人士去農村創業。(完) |
相關閱讀:
- [ 03-02]看好全國兩會 臺商、臺媒緊盯大陸“十三五”規劃
- [ 03-01]探營全國兩會新聞中心:3200多名中外記者蓄勢待發
- [ 03-01]海外專家評兩會:一個外國媒體人眼中的中國領導人
- [ 03-01]2016全國兩會:代表委員不能拿著自拍桿上會 記者可以用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