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引領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導航員
2016-03-02 21:21:45?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謀篇全局 “兩手”合力助推經濟持久發展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既是一個重大理論命題,又是一個重大實踐命題。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機統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既不能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這就為妥善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提供了一個清晰的坐標,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改革路線圖,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是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五大任務,亦是今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所在。 “此次會議提出的五大任務是難以依靠當前的結構和市場功能完成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分析到,“要完成五大任務,并不需要政府完全包干,也不能完全依靠市場化的表現,而是要采取組合式的解決模式。” 在前期,政府要通過主導各種改革來完善當前市場上的各種短板,使其功能恢復,政府要將過去閑不住的手收回,把市場功能重建作為改革的重點目標。 在后期,大量的攻堅戰必須要由市場來發揮作用。在政府進行短期的扶持、補助的基礎上,市場將作為調節的主要手段,大量的產能過剩要靠市場競爭來進行,企業盈利也要靠市場競爭來進行,補短板也要靠市場競爭來發揮作用。 因此,要完成五大任務需堅持長短結合,以政府主導改革來彌補市場失靈的核心功能,待市場功能恢復后則應起到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那么這種需要“強政府”與“強市場”強勢組合能不能順利實現? 對此,不少經濟學家分析到,在分清政府與市場作用的邊界時,不能以為“強市場”就一定是“弱政府”。只要兩者不是作用于同一資源配置領域、同一層面,政府和市場就不會沖突,不會有“強政府”和“強市場”此消彼長的對立。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中高速增長時期,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人均GDP在2015年達到8016美元,進入了中等收入水平的行列。中國是否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話題,也再次成為了最近被討論的一大熱點。 經濟學家劉偉分析認為,所有穿越不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共同的一點是市場失靈、政府和市場關系紊亂,政府過多地干預市場,結果企業要想獲得機會,不能通過市場競爭獲得,市場失靈不起作用,要找政府官員談判。 怎么辦?根本就是制度建設。在我國現階段經濟制度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建設解決的根本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決定作用,政府在市場失靈和宏觀領域起主導作用。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二個五年規劃,60多年里,中國經歷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 東風浩蕩滿眼春,萬里征程催人急。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年之局,將是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最后沖刺。全國兩會即將啟幕,站在“十二五”與“十三五”的交匯點上,完全有理由相信,未來的發展之途中,中國經濟社會將由此呈現一幅更加壯美的時代畫卷。 |
相關閱讀:
- [ 03-02]民調:9成以上國內網民支持政府各項網絡治理行動
- [ 03-02]美FBI:政府所犯錯誤加大從恐怖分子手機獲取資料難度
- [ 03-02]不顧“反背包客稅”聲音 澳政府欲推進上漲計劃
- [ 03-02]希臘政府稱無力應對移民潮涌入 向歐盟求援
- [ 03-02]中國民航大學與云南省政府在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