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年輕人厭倦選舉政治 不認為政客能代表民意
2016-03-03 09:16:43?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青年投票率已創下最低值 安耐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大多數美國年輕人的確不信任政治家,不認為總統大選或國會選舉能夠改變普通人的生活。普通美國人的生活困境其實政治家們都了解,但無論是保守的共和黨人總統小布什,還是被認為比較“進步”的民主黨人總統奧巴馬都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案。雖然奧巴馬表示美國這兩年經濟向好,聲稱使1000多萬貧困美國人首次擁有醫保,但對于中產階級家庭來說,醫保仍然是比較沉重的負擔。 2015年7月,美國人口普查局公布了針對2014年11月國會中期選舉期間公民投票情況的調查結果——18歲至29歲民眾的投票注冊率為47.9%,實際投票率為19.9%,均為1978年以來的最低值。塔夫茨大學學者川島-金斯博格·凱認為,年輕人投票不積極不是一個孤立現象,而是該群體疏遠美國政治這一大趨勢的表現,因為美國年輕人參加工會、政黨、社區協會等的比例也在降低。羅格斯大學肯頓分校政治學系助理教授肖娜·謝姆斯表示,投票資格限制、時間、投票點分布等一些客觀因素在實際操作層面也對年輕人投票形成障礙,但大部分時間他們不投票的原因并非無法投票,而是不想投票,不相信選票能帶來改變,不相信美國的政客能代表民意。 在比姆看來,美國年輕人對政治淡漠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對自身處境和美國當前的政治環境失望。有西方網民在看完他的文章后抱怨:“在得克薩斯州,持槍許可證可以被當成選民身份證明文件,但一本大學學生證卻不行。”有的說:“越來越多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的民主已墮落為一種寡頭政治。”比姆認為,美國政治本身存在著諸多問題。前兩屆國會(第112屆和第113屆)是自1947年以來通過法案最少和倒數第二少的兩屆國會。有網民說:“正上大學的女兒猶豫要不要登記為選民,很多年輕人和她一樣。而我本人也已經徹底對民主喪失信心,我們認為國會未能通過有關阻止金錢參與政治的法律。”年輕人放棄投票已不是美國獨有現象。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高級講師大衛·甄澤爾給比姆留言稱:“即便在強制選民投票的澳大利亞(無故不投票者將被罰款20澳元),仍有150多萬主體為年輕人的選民在2013年的聯邦選舉中沒有投票。” 美國智庫“新美國”2014年發布的《“千禧一代”的公民和政治參與》報告顯示,1960年,美國18歲至24歲的年輕人投票比例高達50%,而當時美國人的整體投票率為70%,此后,這兩個數字總體上都呈明顯降低趨勢。分析認為,年輕一代見證了美國的“9·11”恐怖襲擊、金融危機,這些親歷影響到年輕人對美國政治的看法。哈佛大學政治研究所的一項民調發現:43%的美國年輕人表示“誰當選都無所謂”,因為“華盛頓已分崩離析”;31%表示無所謂,因為“任何候選人都不代表其觀點”;另有25%的人表示無所謂,因為“這些政黨差不多”。 |
相關閱讀:
- [ 03-03]制度越完善,委員履職的含金量越高
- [ 02-29]洪秀柱呼吁國民黨“世代交替” 把重點放在2018
- [ 02-27]國民黨主席補選將舉辦至少一場電視政見會
- [ 02-27]伊朗舉行重要議會選舉 選舉結果或影響明年大選
- [ 02-26]國際足聯主席選舉首輪投票開始 塞克斯瓦萊退選
- [ 02-26]中國國民黨公布2016年黨主席補選資格審核結果
- [ 02-26]國民黨主席選舉4人均過聯署門檻 將辦電視政見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