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年輕人厭倦選舉政治 不認為政客能代表民意
2016-03-03 09:16:43?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捧激進政客仍將以失望告終 現在,特朗普等參選人大多靠“驚人言論”吸引美國年輕人的眼球。俄亥俄州一所公立大學的學生伊森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打算在本州民主黨初選時投票支持桑德斯,原因并不復雜——桑德斯誓言當選后將推動全美公立大學免費,果真如此,他將省下每年上萬美元的學費。桑德斯有關將最低工資提高到每小時15美元的主張也讓伊森動心,因為他有不少同學的父母還拿著每小時8美元的工資。伊森稱,希望桑德斯當選后能堅決站在勞工這一邊。記者聽過好幾次桑德斯的演講,他還經常提男女同工同酬、對億萬富翁征收重稅,因此得到不少年輕人的支持。不過,親共和黨的保守智庫傳統基金會稱,免費公立大學教育不見得是有利于勞工的良藥。事實上,包括俄勒岡、田納西在內的幾個州已經開始實施公立大學免費,大學入學率也因此上升。但歸根到底,仍然是納稅人為此埋單,并且這些州用于教育的費用不斷上升,而納稅人卻少了選擇學校的自由。 如果美國年輕人不投票、不參與政治事務,那么選舉產生的就很可能是立場傾斜、只代表少數人利益的美國政府。比姆認為,如果美國年輕人的政治疏離長期持續下去,那么他們會缺少對政策制定的影響力,高校學費高昂、貧富懸殊、氣候變化等與其息息相關的社會問題將得不到有效解決。而這一趨勢如果發展下去,年輕選民可能會接受過于激進的政治人物。 還有一些美國人認為,年輕人對特朗普和桑德斯的追捧最終會以失望告終,因為美國政治的運行軌跡不是靠言行出位的政治家就能改變的。奧巴馬2008年擊敗希拉里時被看成是“民主黨的希望”,但他始終陷于和共和黨人的斗爭中無法自拔。由于醫保、伊核等很多重大政策與國會立場沖突,奧巴馬多次動用行政令,結果很多政策無法推行,更多已采取的行動面臨一旦共和黨總統上臺將被取消的尷尬境地。當前共和、民主兩黨在反恐、國防、稅收、社會福利等重大問題上分歧嚴重,美國社會兩極化也越來越明顯。總統候選人許下的諾言不能實現是常態,能實現才是奇跡。【記者梁燕 王悠然 王會聰】 |
相關閱讀:
- [ 03-03]制度越完善,委員履職的含金量越高
- [ 02-29]洪秀柱呼吁國民黨“世代交替” 把重點放在2018
- [ 02-27]國民黨主席補選將舉辦至少一場電視政見會
- [ 02-27]伊朗舉行重要議會選舉 選舉結果或影響明年大選
- [ 02-26]國際足聯主席選舉首輪投票開始 塞克斯瓦萊退選
- [ 02-26]中國國民黨公布2016年黨主席補選資格審核結果
- [ 02-26]國民黨主席選舉4人均過聯署門檻 將辦電視政見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