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 決勝全面小康——兩會時間看“中國前景”
2016-03-03 13:14:07?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 題:勠力同心 決勝全面小康——兩會時間看“中國前景” 新華社記者 當時間的指針指向又一個五年開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入決勝階段。 2016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國家的宏偉愿景,人民的小康期盼,交響于3月的北京。 未來五年,中華民族將穿越縈繞千年的小康夢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一幅億萬人民勠力同心、奮力邁向新征程的壯麗圖景即將展開。 振奮人心的前景 振奮人心的使命 幾天前,在駐村干部幫助下,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貧困戶楊以松的家門口,一條平整干凈的道路鋪延而成。 對于身患殘疾、常年無固定收入的楊以松來說,柏油路修到家門口還不是他在這個猴年春節里最開心的事。去年底,在駐村干部和專業合作社的幫扶下,老楊家還種上了市場前景看好的銀杏樹。 站在家門口,看著眼前長勢喜人的銀杏樹,老楊對過上美好生活充滿期待。 一個貧困家庭的小康夢想,折射出泱泱大國邁向全面小康的堅定追求。 用歷史長焦才能看清發展的坐標。 放在中國百年奮斗歷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和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深刻轉型中去考量,才能更準確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厚重分量。 鋪陳在歷史時空中,這是創造人類社會發展新奇跡的前景-- 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年均增長達6.5%……這意味著歷經幾十年高速發展后,已經是世界第二經濟“巨頭”、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四分之一的中國經濟將繼續在未來五年創造新奇跡。 不僅如此,五年后,按照我國現行標準,農村貧困人口將全部實現脫貧,減貧7000多萬人口,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規模。屆時,人類減貧史將譜寫出前所未有的篇章。 “在未來幾十年,中國會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驅動力。”英國每日電訊報認為,中國正在實現可持續發展,并繼續推動全球增長數十年。 演繹于時代敘事中,這是經濟發展煥發勃勃生機的前景-- 去年底,世界權威學術期刊《科學》的一篇文章讓位于上海的中科院上海硅酸鹽所出了名。一種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氮摻雜有序介孔石墨烯在這里研制成功。這一材料具有極佳的電化學儲能特性,可用作電動車的“超強電池”:充電只需7秒鐘,即可續航35公里。 而在中國腹地重慶涪陵礁石鎮,頁巖氣田依然繁忙。去年底,這座北美地區以外最大的頁巖氣田建成一期每年50億立方米產能。目前二期建設正如火如荼。專家預計,“十三五”期間,重慶頁巖氣年產值有望達到甚至突破1000億元。 石墨烯技術,世界材料領域的重大突破;頁巖氣開采,全球能源領域的深刻變革--都代表著全球產業科技的最新方向,引領世界經濟和能源發展新走向。 “可以預見,當前以創新驅動為代表的經濟發展方向,必將持續催生中國經濟的澎湃動力。”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說。 勾勒在未來憧憬上,這是億萬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民生獲得感的前景-- 為慶賀喬遷之喜,貴州省安順市市民張明英今年過年第一次叫了親戚朋友二十多人來家吃年飯。得益于棚改這一民生工程,今年她住進了50余平方米的安置房,政府還給予她3000元的搬家資助。 “以前住的是公司提供的20多平方米的宿舍。沒有廚房、沒有廁所,全家4口人‘床上擱床’地擠在里面。”想到以前的居住環境,張明英不勝感慨。 張明英的生活變遷,是十幾億中國人享有更好民生保障的生動注腳。 “未來五年,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人民群眾將更加切實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累累碩果。”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賈康說。 把脈歷史方位,前瞻中國未來。美好前景振奮人心,光榮使命凝聚力量。 |
相關閱讀:
- [ 03-03]新華社評論員:順應百姓期待 共建全面小康
- [ 03-02]新華社評論員:順應百姓期待 共建全面小康
- [ 03-02]新華社社評:同心協力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 [ 02-29]新華社:救護車收費容不得“天價”
- [ 02-29]新華社:未來十五年,中醫藥發展路向何方?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