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勝波:中國空間交會對接雷達技術已與美俄比肩
2016-03-03 16:34:06?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張海燕 陳暉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屈婷 劉偉)全國政協委員、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董勝波說,經過17年的項目研究,中國空間交會對接雷達技術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各項技術指標完全可以與美俄比肩。 在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的三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微波雷達如今變得更小、更輕、壽命更長。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下屬單位自主研制的微波雷達安裝在神舟十一號飛船上,微波應答機安裝在天宮二號上,用于兩個航天器之間相對位置、姿態的精確測量,引導兩個航天器最終實現交會對接。 “如果說,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是一對太空戀人,那么交會對接微波雷達就是促成太空之吻的眼睛。”董勝波笑著說。 據介紹,中國的空間交會對接雷達項目從1999年立項,在原來技術積累的基礎上開始自主研發,不斷的提高測量精度,開展小型化、低功耗改進,全面適應不同交會對接任務的需求。“中國擁有100%自主知識產權。” 董勝波說,交會對接微波雷達是載人航天非常核心的關鍵技術。“我們產品的技術和精度已經可以和美俄等空間大國比肩。” 據介紹,新一代的交會對接微波雷達實現了小型化、低功耗,并增強了抗單粒子翻轉能力和使用壽命。 “重量是神十雷達的一半,體積是以前的三分之一。”董勝波說,輕量化對載人航天非常重要,意味著更節能,留出質量和空間給有效負載。而低功耗可以讓雷達工作的更久、更可靠,“這會在探月和火星探測上發揮更大作用”。 這位空間雷達專家也是科幻電影迷。他用好萊塢電影《星際穿越》舉例,電影中飛船和太空“環”的對接驚心動魄,實際上雷達制導的空間交會對接是“非常平靜”的。“雷達作為空間飛行器的眼睛,測量精度能達到厘米級的精度。”董勝波說。 據介紹,這雙“眼睛”分別裝備在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的對接口附近,整個立在艙外。它的核心部件是天線和處理器。對于大家擔心的“會不會被太空垃圾和小流星擊中”,董勝波表示,還有衛星預警保護,“請放心,很安全”。 交會對接微波雷達的工作原理是“看見”對方,并通過數據分析,為飛船調整位置和姿態不斷提供準確的信息,最終實現高精度對接。 未來,交會對接微波雷達將應用于空間站的建設中,精確指引空間站各個實驗艙的對接,對微波雷達的性能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交會對接微波雷達還將應用于神舟飛船、天舟飛船與空間站的多次對接任務中,對未來空間站的順利運行提供有力支持,確保萬無一失。 令人欣喜的是,交會對接微波雷達研制團隊有21人,80后占到85%以上,平均年齡為31歲,“他們代表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未來。”董勝波說。 “太空補給、旅行不是夢想。”對于好萊塢電影最近頻頻示好“天宮”,董勝波說,從技術上各國的航天系統是可以共享的,“希望人類有一天能共享太空科技成就”。 |
相關閱讀:
- [ 03-03]政協新聞發布會側記:今年到處都是“桿兒”
- [ 03-03]網絡記者走向前臺 首次在政協大會新聞發布會提問
- [ 03-03]尼日利亞記者政協發布會提問背后
- [ 03-03]政協發言人談媒體經歷:媒體與官員在博弈中相互提高
- [ 03-03]政協首場新聞發布會的“故事”與“約定”
- [ 03-03]政協大會發言人首秀 “調研”“協商”成高頻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