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兒造成家庭、社會沉重負擔 代表建議將產前診斷納入醫保體系
2016-03-03 16:32:33?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張海燕 陳暉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周楠、徐博)“湖南省2014年出生缺陷發生率達萬分之221.87,居全國第三位,全省每兩小時就有3名出生缺陷兒降生。其中,只有30%可以治愈或糾正,另外30%在出生前后死亡,40%留下終生殘疾。”全國人大代表、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雷冬竹在京對記者表示,出生缺陷兒造成家庭、社會的沉重負擔,這個問題應該引起重視。 對此,雷冬竹建議,我國應增加婚前孕前篩查項目,將產前診斷納入醫保體系,將48種遺傳代謝性疾病和耳聾基因篩查納入新生兒篩查,以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防止家庭悲劇的出現。 這名產科專家舉了一個例子:2015年郴州市產前診斷中心篩查出34對同型地中海貧血攜帶夫婦,其中有4對夫婦因經濟等原因拒絕接受產前診斷。按照平均幾率,這4對夫婦中有1對會生出一個重型地中海貧血患兒,而地中海貧血患兒的治療費用大概為100萬元。 “因為拿不出3680元的診斷費,后期就可能要面對100萬元的治療費,整個家庭可能就此垮掉。”雷冬竹說,“因此,應盡快將產前診斷等納入醫療保險體系,減輕群眾負擔。” 雷冬竹說,據估算,我國每年新增3萬至6萬耳聾患者,其中超過60%是由遺傳因素引起的。如果能及時發現,這部分新生兒通過提供用藥、生活指導,可以避免耳聾的發生。 雷冬竹建議,我國應擴大新生兒疾病篩查范圍,將48種遺傳代謝性疾病和耳聾基因篩查納入新生兒篩查,以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防止病殘。另外,將兒童缺陷的診斷及治療納入醫療保險范疇,各級政府應依托當地產前診斷中心,建立“婚檢-孕前咨詢-孕期保健-產前篩查診斷-新生兒篩查與診斷-兒童康復及隨訪管理”的出生缺陷綜合防治體系。 目前,我國多地在婚前孕前、產前、新生兒3個節點采取出生缺陷預防措施,但存在重復檢查、資源浪費、多頭管理等現象。 雷冬竹建議,在婚前孕前環節,將政府買單的婚前醫學檢查100元和孕前優生檢查的240元打包為340元的優生篩查服務,避免重復檢查,節省出來的資金可以用來增加篩查項目。 |
相關閱讀:
- [ 12-21]廈門新生兒出生缺陷率上升 再省不能省婚檢
- [ 10-08]我縣開展“防治出生缺陷,關愛患病兒童”主題宣傳活動
- [ 09-23]武夷山市嵐谷鄉多種方式開展出生缺陷預防宣傳活動
- [ 09-15]福建省2015年出生缺陷預防現場宣傳活動在福州舉行
- [ 09-14]嚴守“三道防線”,早防出生缺陷
- [ 09-14]福清開展“防治出生缺陷 關愛患病兒童”活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