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專家詳解中國國防費焦點問題
2016-03-04 18:45:54?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張海燕 孫靖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 題:權威專家詳解中國國防費焦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王經國 李志暉 孫彥新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發言人傅瑩4日表示,2016年中國國防預算增長幅度在7%-8%之間,增長幅度比前幾年略低。 這是近5年來中國國防費增幅首次降為個位數。2011年至2015年,國防費預算增幅分別為12.7%、11.2%、10.7%、12.2%、10.1%。 今年國防費增幅為何略有下降?新增國防費將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國防費如何管理使用?是否存在所謂“隱性軍費”……全國人大代表、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舟少將,全國政協委員尹卓海軍少將,軍事專家羅援少將4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就這些廣受關注的問題進行了權威解讀。 國防費增幅處于合理空間 “7%到8%的國防費增幅,與我國國防建設的需求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陳舟說,“在過去連續多年兩位數增長后,今年回落到一位數增長,是穩健的、適度的。” 中國政府依照國防法,貫徹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協調的方針,適應國防需求和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合理確定國防費的規模,依法管理和使用國防費。陳舟說:“在國民經濟和綜合國力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仍然要充分考慮國家核心安全需求,關注國防需求和國防費的投向投量,為國家發展提供更加堅強的安全保障。” “我國GDP已經穩居世界第二,如果較大幅度增加國防開支,即便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經濟實力也是完全可以承受的。”羅援說,“但中國始終堅持合理、足夠的原則。” “所謂合理,就是國防投入不能盲目追求上指標、上規模;所謂足夠,就是國防投入必須能夠滿足國防建設的基本需求。”羅援認為,這與中國一貫堅持的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是一致的。 國防費支出屬于“剛性需求” “國防費支出屬于一個國家的‘剛性需求’。”陳舟認為,中國保持國防費持續適度增長,主要基于以下四個方面考慮: 一是適應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新要求。當前中國正處于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安全威脅多元復雜,風險挑戰前所未有。 二是適應世界新軍事革命的新要求。世界新軍事革命深入發展,戰爭形態加速向信息化戰爭演變。武器裝備建設、新興作戰力量建設、實戰化軍事訓練和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等,成為部隊建設投入的重點。 三是適應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新要求。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一場整體性、革命性變革,需要增加投入以提供物質支持。 四是適應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新要求。隨著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增強,中國軍隊不斷加大參與國際維和、反恐和人道主義救援的力度,中國軍隊承擔越來越多國際責任。 為改革強軍提供物質支撐 當前,中國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全面深入推進。軍事專家認為,適度增加國防費可以為改革強軍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撐。 陳舟和羅援認為,國防費對于實施改革強軍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有助于優化武器裝備規模結構。軍事科技轉型升級,老舊裝備升級換代,發展新型武器裝備,都需要國防投入。 二是有助于優化軍隊規模結構和部隊編成。這輪改革涉及干部調整分流和編余安置,有大批干部要退出現役,配套保障政策措施必須跟得上。 三是有助于完善軍事人力資源制度和后勤制度改革。 四是有助于新型軍事人才培養。 中國國防投入總體仍處于較低水平 “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國堅持國防建設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大局,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國防投入保持了合理適度的規模。”陳舟說,盡管近年來有了一定的增長,但與世界其他大國相比,總體仍處于較低水平。 陳舟指出,中國國防費無論是占GDP的比重,還是國民人均和軍人人均數額,都是比較低的。近10年,中國國防費占GDP的比重平均為1.33%,大大低于2.6%的世界平均水平;2015年,中國年度國防費為8868.98億元,相當于美國的24%;國民人均國防費為648.40元,僅相當于美國的1/18、英國的1/9、日本的1/4;軍人人均國防費數額為38.56萬元,是美國的14.34%,日本的35.78%,英國的22.13%。 所謂“隱性軍費”純屬無稽之談 長期以來,一些西方國家經常炒作中國存在所謂的“隱性軍費”。 “這種說法毫無根據。我國的軍事透明度不斷增加,這是有目共睹的。”陳舟、羅援認為,中國國防費是客觀、透明的,根本不存在“隱性軍費”。 1978年以來,中國政府每年向全國人大提交財政預算報告,并對外公布年度國防費預算總額。從1981年和1992年起,《中國經濟年鑒》和《中國財政年鑒》開始公布國防費相關數據。自2007年起,中國開始參加聯合國軍費透明制度,向聯合國提交上一財政年度的軍事開支基本數據,并從當年起恢復向聯合國常規武器登記冊提供七大類常規武器進出口情況。 管好用好每一個“銅板” “盡管有了一定的增長,但我國的國防費規模仍然有限。”羅援說,這就要求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勤儉建軍的優良傳統,著眼提高保障質量效益,管好用好每一個“銅板”。 “我國對國防費實行嚴格的財政撥款制度。”陳舟說,每年的軍費預算都納入國家預算草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準,國家和軍隊審計機構,對國防費預算及執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近年來,政府加強國防費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改革創新財經管理制度,推進資產管理改革,加強預算執行監督管理,提高國防費開支的透明度和規范性,確保國防費的正確有效使用。 積極防御的國防政策不會改變 每年兩會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常常借國防費話題炒作“中國威脅論”。 “這些論調居心叵測。”尹卓說,近代以來飽受壓迫與侵略的中國今天富裕并強大起來了,深知和平可貴,決不會用侵略或威脅的方式對待他國。“利用軍事力量爭霸不符合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國家利益。” 羅援說,任何不戴有色眼鏡的人都能看到,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搞軍備競賽和軍事擴張。 “一個國家是不是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不在于其國力軍力是否強大,而在于奉行什么樣的內外政策。”陳舟認為,中國的國家性質、根本利益、外交政策和發展道路,決定了我們不可能走歷史上西方列強“國強必霸”的老路,而只能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
相關閱讀:
- [ 03-03]新加坡與越南舉行防務對話 將進一步加強國防事務合作
- [ 02-27]福建省國防教育工作年會舉行
- [ 02-26]全省國防教育工作年會今日在福州召開
- [ 02-25]澳大利亞新國防白皮書出爐:宣布加入亞洲軍備競賽
- [ 02-25]澳發布國防白皮書 把戰略重心放在針對中國軍事“擴張”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