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連步代表:借力供給側改革促化肥制造邁入“智能”時代
2016-03-04 19:13:5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孫靖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婁奕娟)去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 ”兩大概念,今年政府進一步要求“中國制造 互聯網”上盡快取得突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熱議中國制造業未來和互聯網怎樣加速融合,為中國產品、中國經濟帶來新動能。 全國人大代表、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萬連步認為,“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落地的關鍵。針對我國化肥行業在生產制造、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應運用大數據、物聯網、電子商務等新方式建立化肥智能生產與服務體系,走出一條化肥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新路徑。 轉型升級亟待借力供給側改革 化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關系著國家的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據統計,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對化肥的依賴程度達到60-70%,化肥對我國糧食增產的貢獻率已超過40%。 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化肥生產國和消費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共生產化肥7627.36萬噸(折純量,下同),比2014年增長7.3%,為近年來最大增幅。主要原因是新增化肥產能較多,同時在2015年上半年時價格相對較高,企業維持了較高開工率,使得化肥產量增幅較大。 萬連步表示,總體來看,傳統化肥產能過剩矛盾突出,落后產能比例較大,產業集中度低。然而,化肥行業重復建設的勢頭尚未得到遏制,仍有一批規劃建設和在建的項目在進行,導致整個行業的經濟效益下降。 萬連步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氮肥行業利潤率約為-1.9%,磷肥行業利潤率約為1.4%,鉀肥行業利潤率約為14.8%,復合肥行業利潤率約為4%,2014年、2015年石化行業平均利潤率分別為5.63%、4.85%,化肥行業總體利潤率大大低于石化行業的整體利潤率。 去年年初,農業部提出到2020年實現化肥、農藥施用量“零增長”方案,今年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行業產能過剩疊加需求下降,可以預見,化肥行業將加速進入洗牌階段?;庑袠I過剩產能與化肥用量零增長這一矛盾,需要借助供給側改革增強自身動力。 智能制造推動行業深層變革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速的背景下,作為當今位居世界第一的化肥生產和消費大國,如何調轉龐大的身軀實現轉型升級,成了極具挑戰性的產業命題。 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有關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了《關于推進化肥行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促進化肥行業轉型升級。該指導意見提出,我國化肥行業已經到了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只有通過轉型升級才能推動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調整產業結構、改善和優化原料結構、推動產品結構和質量升級、提高創新能力、提升節能環保水平、提高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我國化肥行業由大變強。 萬連步表示,化肥行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應大力發展智能制造,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模式來引發新一輪制造業變革。 “近年來,我國耕地質量問題日益凸顯,長期地過度施用化肥、過度追求高產是導致土壤的農業生產能力和生態環境緩沖調控能力不斷下降的重要原因。產品配方不合理,加劇了化肥的不合理施用?!遍L期關注耕地質量的萬連步如是表示。 萬連步解釋說,單質肥料和復合肥料在最終的施用過程中,需按照合理的配方來進行施用,在產品配方確定方面,國家推進測土配方行動以來,掌握了一定區域性、專業性、規模性的數據信息,但受多種制約性因素影響,導致了數據流動性較低、信息的共享程度嚴重不足。 “目前產品配方目前過多地注重農藝因素,忽略了原料種類、填料和配方、生產工藝參數控制、生產成本等工業因素。由于各個生產企業生產規模、工藝和配方標準不同,造成同一地區同一作物配方混亂”,萬連步說,“以山東某一市場為例:各廠家肥料中玉米專用肥配方15個、棉花配方8個、果樹專用肥16個,養分濃度25%-48%不等。配方混亂不僅不利于農民識別與使用,更不利于養分資源的管理和利用?!?/p> 針對我國化肥產品配方盲目等問題,萬連步建議,加快《關于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政策的落地,加速實現施肥等農業數據向社會的開放,打造產品配方大數據平臺,從源頭保障產品的精準適用性。 萬連步建議,政府可加大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加快信息化建設,廣泛收集和總結各地測土配方數據、試驗示范數據、不同區域作物生產管理及施肥數據,探索地面觀測、傳感器、遙感和地理信息技術等物聯網手段的應用,推進施肥管理決策系統建設,從而確定針對不同區域、不同作物、不同種植模式的最佳配方,從產品源頭保障配方的準確性和適用性,為產品的合理應用奠定基礎。 “互聯網 ”重塑生產服務全鏈條 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已是大勢所趨,而傳統行業面對互聯網浪潮的沖擊,轉型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會。在萬連步看來,化肥行業應利用“互聯網 ”方式改造化肥生產、流通環節,運用大數據、物聯網、電子商務等新方式建立起一整套化肥智能生產與服務體系。 以銷售環節為例,萬連步表示,目前化肥的絕大多數銷售方式還是代理、批發、零售模式,流通環節多,效率低下。傳統的化肥銷售模式下,渠道商起著承上啟下的連接作用,渠道商賺取產品的差價。這種銷售方式造成層層加價,農資價格虛高。農民缺乏專業知識,識別能力弱,往往是被動選擇購買產品或購買假冒偽劣產品。 隨著科技進步和網絡時代的來臨,信息趨于透明化和公開化,化肥市場從以前市場提供變成如今農戶選擇的局面,化肥企業成為被選擇的對象。因此,去除中間流通環節,建立化肥生產制造廠家與農戶聯系的橋梁,開發定制化產品,減少廠家營銷成本和農戶的采購成本,實現肥料銷售流程自動化、信息化、透明化,是肥料銷售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 萬連步建議,國家應加大力度,推進農資電商的發展,探索和實踐“廠家—農資電商—農戶”模式,降低和消除信息的不對稱,砍掉中間環節,縮短交易鏈條,降低交易成本,讓利于消費者。 萬連步認為,通過電商,化肥生產企業可解決長期困擾大型經銷商及零售商的賒銷問題,提高資金流動效率。同時,化肥企業可充分利用電子商務過程中的信息化流程,收集施肥、種植大數據、農戶應用反饋,為改善產品質量奠定基礎;做好技術培訓等農化服務,促進產品的應用推廣。 萬連步同時建議,鼓勵企業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線上農化服務,和線下農化服務相輔相成,不斷完善農化服務體系,包括借助互聯網進行在線互動,開發專用app軟件以及制作農化服務視頻,開通互聯網專家講堂等方式,開展更加標準化、直觀化的技術培訓服務。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時期,“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智能制造成為新舊產業交替的關鍵抓手。萬連步表示,加快、創新化肥行業發展模式,促進化肥行業從傳統行業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促進行業向配方大數據收集、生產制造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基于信息化和互聯網的施肥服務方向發展,是我國化肥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
相關閱讀:
- [ 03-04]關注代表委員不要只看知名度
- [ 03-04]“獲得感”在代表委員身邊和眼中
- [ 03-04]李德金池秋娜與納稅大戶及企業家代表座談
- [ 03-04]別讓普通代表委員的聲音“沉沒”
- [ 03-04]李德金池秋娜與納稅大戶及企業家代表座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