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漲幅從10%回落至6.5% 或因財政支出壓力加大
2016-03-06 07:05:05?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陳瑋 趙舒文 |
分享到:
|
昨天,《關于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報告稱今年是我國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同時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今年全國財政收入預算15.72萬億元,增長3%;支出18.07萬億元,增6.7%;全國財政赤字2.1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5600億元,赤字率提高到3%。 報告透露,統籌考慮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和物價漲幅等因素,今年起我國將只按6.5%左右來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據悉,這是我國連續多年以平均10%漲幅提高養老金后首次回落至個位數。 京華時報記者趙鵬京華時報制圖吳尚楠 關注·養老金漲幅 【報告】統籌考慮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和物價漲幅等因素,2016年1月1日起,按6.5%左右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并向退休較早、養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員和艱苦邊遠地區企業退休人員適當傾斜;建立基本工資正常調整機制,促進在職和退休人員待遇水平協調增長。 >>解讀 按較高標準漲或使待遇差拉大 對于在連續多年都以平均10%的漲幅提高養老金后,今年漲幅卻為何降至6.5%左右的問題,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系主任朱俊生向京華時報記者表示,這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首次參與到養老金標準的調整中有極大關系。 朱俊生介紹,眾所周知,由于我國此前存在的養老金雙軌制問題,使得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標準要高于部分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標準。目前我國已經完成了制度上的并軌,但是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實際水平并未實現并軌。 他分析,一方面如果繼續按10%的較高標準漲養老金,由于基數相對高,可能出現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增長額過快的問題。另一方面人社部近日透露,去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已經有7個省養老保險基金當期已經收不抵支。加之目前經濟形勢趨緩,財政支出壓力加大,受上述這些因素的共同影響,可能才讓有關部門做出了這一降低漲幅的決定。 雖然降低養老金漲幅有其客觀原因,不過對于這項涉及眾多參保者切身利益的問題,朱俊生分析,還是應該有一個公開的制度性規定,明確一系列的調整涉及因素,以及調整規則、公式和算法。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汽油價格調整就采取了相對市場化的制度,根據公開的規則,很多業內機構都會預發油價調整的信息。與此類似,如果養老金標準調整也能采取類似方式,通過一系列參數的自我調整,就可以更好地實現制度內的自動調節,使得調整過程相對更加客觀。 應最大限度體現多繳多得 對于具體調整規則,朱俊生認為,除了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和物價漲幅等因素掛鉤以外,最重要的是調整應與職工在職時期的繳費水平掛鉤。換言之,多繳多得的原則應該優先在養老金調整中得以落實。 目前,有關部門已經明確提出,未來我國將推行延遲退休的政策。參保者無疑希望能夠通過更長的繳費年限,實現多繳多得的目標。目前在養老金調整的實際情況中,向高齡老人、養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員,以及艱苦邊遠地區企業退休人員,普遍會進行更多的政策傾斜。但在這一調整養老金標準的過程中,多繳多得這一原則并未得以最大限度地體現。 目前各地普遍規定15年的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是退休標準之一,朱俊生介紹,現實中卻有部分人在養老保險累計繳費達到15年后,就中斷繳費放棄繼續參保了。應該說,這與養老保險多繳多得的原則并未得到非常好的落實不無關聯。 在這次調整中,報告提出按6.5%左右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鑒于對于養老保險調整規則的修改可能無法一蹴而就,朱俊生建議,在這次調整中,各地可以考慮盡量向企業退休人員多傾斜一些。 換言之,可以讓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標準按照平均略高于6.5%的標準來調整。由于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已經高于部分企業職工,可對這一群體按照略低于6.5%的標準來調整。這樣也能盡量避免雙方的養老金差距拉開得過大。 |
相關閱讀:
- [ 03-04]多部委保障養老金投資運營 6000億元資金有望入市
- [ 02-28]多地出臺政策鼓勵參保繳費 養老金“倒掛”仍待破解
- [ 02-24]被冒領的養老金
- [ 02-24]養老金沒領完可繼承有助明確權責
- [ 02-24]養老金怎么繳納需要公平做引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