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吁以教育供給側改革治理天價學區房等問題
2016-03-07 07:24: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中新網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胡遠航)“優質教育資源不足,造成家長花‘天價’追逐學區房;教育結構不合理,造成企業招不到人、求職者找不到工作;這些問題,都應該通過推動教育供給側改革來解決。”6日,全國人大代表、昆明學院院長何華在北京如是建議。 這位“70”后院長曾因為在淘寶開店“出售”畢業生引發爭議。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他把目光依然鎖定在教育問題上。 “教育其實就是人才的供給和教育資源的供給。但我們現在很多供給是‘無效’的,不能滿足社會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何華建議,應著力調整教育結構,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推動教育供給側改革。 其中,高等教育作為“教育的末端”、“人才輸出的窗口”,應積極引導和鼓勵一批地方高校轉型為應用型大學,且調整相應配套政策。 “應用型大學和學術型大學本應是沒有層次之分、并駕齊驅的兩種高校類型,但事實上,很多學校都不愿轉。”何華坦言,不少學校都感覺轉為應用型大學,會低人一等。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政策不配套。 “現有的對高校的評估體系都是應照學術型體系建構的。如果不作調整,發展應用型大學還有很漫長的道路要走。”何華說。 何華表示,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關鍵還在于提供更多優質的教育資源,特別是在義務教育階段。 “好多家長為了孩子能上個好的中小學,到處托關系,花‘天價’追逐學區房,這是一種無奈的現實。”何華說,通過劃片區等方式來解決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的問題,只是抑制了需求。“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力氣需花在薄弱學校上,不要搞錦上添花,而要雪中送炭”。 何華還認為,從學校的辦學需求來講,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和服務,也是個供給側,需要改革。 “一方面鼓勵學校辦出特色,一方面層層都在一個大一統的模子下管理。這樣沒法真正促進教育多樣化、特色化發展”。何華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應該給予學校更多的辦學自主權,如根據市場開設新專業的自主權等。遵循更符合教育規律的方式來管理學校。 “好的教育應該有更多選擇,釋放更多供給。這樣才能真正治理‘就業悖論’和‘天價學區房’。”何華說。(完) |
相關閱讀:
- [ 03-06]人大開幕日,政治局常委們去了哪些團?
- [ 03-06]人大會首日7部長主動答疑 部長通道成重要“發聲地”
- [ 03-04]網友@兩會(2):點贊人大新聞發布會,坦誠VS尖銳!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