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輿論熱議中國設GDP增速區間 關注經濟結構改革
2016-03-07 20:15:01??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資料圖 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中新社北京3月7日電綜合消息: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5日開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日在北京作政府工作報告。作為了解中國“十三五”規劃等方面的重要窗口,國際主流媒體對此予以廣泛關注。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十三五”期間的經濟增長目標成為外媒首要關注的焦點。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設定為6.5%-7%。 外媒報道稱,這是中國21年來首次給GDP增速設置一個區間值。外媒普遍認為,將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一個區間是合理的做法。 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經濟學者的話稱,中國GDP增速目標最終設定在一個區間傳遞的信息包括:6.5%就是增速的底線,經濟不可以過度失速,突破底線;從股市和匯率等因素看,今年的不確定性比以往更大,因此制訂目標需要有一定彈性。 日本《產經新聞》網站解讀稱,中國以此再次宣布,經濟新常態的結構改革開始了。日本《讀賣新聞》網站亦報道稱,這再次凸顯中國一方面化解經濟矛盾,一方面維持穩定增長的方針。 中國正經歷經濟轉型和經濟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時期。《讀賣新聞》報道指出,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實施經濟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指出“投資增長乏力,一些行業產能過剩嚴重”,確認將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西班牙《國家報》就此表示,中國需要開展一系列結構性改革來推動經濟和環境的健康發展,這些改革在短期內會造成經濟增速放緩。 俄羅斯《消息報》指出,結構性改革包括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方面。此次人大會議將明確改革的時間表、方式及監管和效率評估手段。 美聯社指出,中國領導人一直在嘗試將驅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從貿易和投資轉向消費性支出,“中國政府讓民眾和全球市場放心,保證有能力引領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繼續前行”。英國廣播公司則稱,整體來看,中國官員正在借此次兩會向外界傳遞經濟轉型的信息和信心。 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6日舉行的記者會上重申,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他強調,中國經濟非但沒有拖累世界,而且還對全球經濟作出了明顯貢獻,呼吁各界要用新視角看待中國經濟。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指出,就中國龐大的經濟總量,以絕對增量計算,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仍比10年前多。正如不久前中國在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中的表述,中國具有堅實穩定的基礎,仍有充足的貨幣空間和工具應對經濟下行風險。報道表示,中國經濟將在2016年兩會釋放積極信號,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強心劑”。(完) |
相關閱讀:
- [ 03-07]掂掂GDP的含金量:6.5%~7%是不低的
- [ 03-06]徐紹史:GDP設區間擴大了可接受的增速彈性范圍
- [ 03-06]中國調整GDP增速 外資機構稱仍“雄心勃勃”
- [ 03-05]李克強: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GDP增長6.9%
- [ 03-02]美研究報告證實 中國官方GDP數據可靠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