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站使命:太空中的國家實驗室】 “空間站的神圣使命是,成為太空中的中國國家實驗室,支持科學家從事前沿科學探索、空間技術研究和空間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最終目的是為全人類造福。”周建平說。 空間站資源十分寶貴,經過科學慎重遴選,空間站上將搭載安裝包括生物學、材料科學、基礎物理、微重力、流體、燃燒等十余大類的科學研究實驗設施。 “材料科學的實驗設施設備,能夠利用太空微重力環境制備新材料,研究材料的空間使用性能。未來很多研究,孕育在新材料的研發中,具有廣闊工業價值。”周建平說,一流的太空實驗平臺,將為科學家們取得世界級的重大突破提供條件保障。 【宇宙之眼:比哈勃視場角大300百多倍的巡天望遠鏡】 周建平表示,未來會單獨發射一個十幾噸的光學艙,與空間站保持共軌飛行狀態。 “計劃在光學艙里架設一套口徑兩米的巡天望遠鏡,分辨率與哈勃相當,視場角是哈勃的300多倍。如果在軌十年,可以對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天區,約一萬七千五百平方度天區進行觀測。”周建平說。 這套望遠鏡,天區和波段覆蓋廣,像質好,將是中國人的“宇宙之眼”。它可以源源不斷地為科學家們研究宇宙學和天文學提供海量的科學數據,為中國科學家站在世界科學前列、做出重大原創性成果提供有力支撐。 “宇宙的構成和演化,暗能量、暗物質、黑洞的研究……我們期待對宇宙學、天文學的基本問題取得重大突破。”周建平說。 【后發優勢:世界領先的信息系統、太陽翼、機械臂】 “中國不是最早進入宇宙空間的,換一個角度理解,反而有后發優勢。近年來,信息技術、新能源、自動化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將綜合體現在中國空間站上。”周建平說。 中國的空間站基于當代最新技術成果設計建造,信息化程度更高、能力更強。“尤其在通信、網絡、數據管理和應用等方面,我國的空間站都相當先進。這也得益于當代技術發展和國家科技進步。”周建平說。空間站如此龐大的系統,需要強有力的電力保障。 “中國空間站有兩對‘翅膀’——單翼翼展約30米的柔性太陽翼。它們與雙軸對日定向機構、高效能鋰離子電池等一起,構成了空間站先進、強大的電源系統。”周建平說,這個系統能夠為空間站提供可靠、充足的不間斷供電。 “目前,地面上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到電能的轉化率一般在百分之十幾左右。空間站使用最新研發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轉化效率可達30%以上。”周建平說。 “一名航天員在艙內操作機械臂,一名航天員在艙外太空行走。無論是艙段轉位、大設備的移動,還是航天員自身的移動,都可以通過機械臂完成。”這不是科幻片,而是不久將來的現實。“中國空間站有兩類機械臂,長度累計15米。人機配合,讓空間站建造維修成為可能。”周建平說。 |
相關閱讀:
- [ 03-02]空間站宇航員返回地球 美方成員停留340天創紀錄
- [ 02-29]中國今年開建空間實驗室 第三批航天員不考慮女性
- [ 01-25]歐航局局長:月球村是取代國際空間站最佳模式
- [ 01-17]NASA空間站種下的百日菊開花了
- [ 01-01]NASA發布從國際空間站拍攝的年度最佳地球照片
- [ 12-20]國際空間站兩名宇航員將太空行走 修復受損機械臂
- [ 12-15]“聯盟”號飛船搭載新一期國際空間站考察組升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