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院院刊近日在線發表中國農業大學科研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這項成果首次揭示了小鼠的體外受精(IVF)出生性別比例失衡的內在機制,并且通過針對性地調整IVF培養體系,解決了IVF性別失衡問題。 目前,體外受精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優良種畜擴繁及人類的不育治療。在家畜上,牛體外胚胎生產已成為最具潛力的快速擴繁技術,該技術比牛的正常繁殖速度提高了數十至上百倍,近年來在北美亦初步實現大規模應用。在人類,全球已有超過540萬試管嬰兒通過IVF 技術出生,并以每年35萬例的速度遞增。 盡管如此,有數據表明,家畜乃至人類的IVF 技術仍面臨多種短期或長期健康風險,例如流產、性別比例失衡、出生前后發育缺陷、出生后多種疾病風險增加等問題。其中,性別比例失衡是引起科學界及公眾廣泛關注的熱點之一。但截至目前,其內在機制始終不清楚。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田見暉帶領的科研團隊研究證實,IVF導致的雌性胚胎X染色體失活(XCI),從而引發雌性傾向的胚胎發育異常及出生性別失衡。該團隊還進一步發現,有兩個核心因子的表達抑制,是導致X染色體失活的關鍵因素。最終,研究人員發現在胚胎培養液中適時地加入低劑量的視黃酸可顯著改善體外受精胚胎的X染色體表達沉默,緩解雌性胚胎的發育異常,使出生性別比例校正到接近正常范圍。 (記者魏夢佳) |
相關閱讀:
- [ 03-10]萬鋼談屠呦呦獲諾獎:中國科學家的集體榮耀 要銘記中國科學家的歷史功績、風范
- [ 03-09]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性格焦躁人群DNA老化更快
- [ 03-08]中國將從工程師和科學家中選拔培訓航天員
- [ 03-07]美華人科學家首發現:茲卡破壞神經干細胞致小頭癥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