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針對一些人對中國經濟的悲觀論調,美國智庫專家近日表示,中國經濟正成功轉型,服務業已經并將繼續驅動中國經濟增長,幫助中國經濟避免“硬著陸”風險。 美國知名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8日撰文指出,針對中國經濟的悲觀論調只關注到中國工業增長放緩,卻并未認識到服務業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主要動力并已占到國內生產總值一半以上的事實。 拉迪認為,對中國經濟過度悲觀的看法與中國家庭可支配收入、航空鐵路客運量、家庭娛樂消費支出的強勁增長表現并不相符。他說,目前有五大有利因素支持服務業繼續推動中國經濟增長。 這些因素包括:一是薪資上漲支撐個人消費增長;二是中國已成為世界銀行認可的“中上等收入國家”,發展到這一階段意味著居民服務消費比例將節節上升;三是過去10年中國社會保障網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家庭儲蓄率將逐步下降;四是匯率改革吸引投資從工業轉向服務業;五是服務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將推動家庭收入增長。 拉迪判斷,服務業的發展將使中國經濟避免“硬著陸”的風險。 評估大宗商品市場頹勢的因素時,拉迪說,某些情況下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主要是受供給增加影響,而非中國需求下降。譬如,2014年和2015年中國原油進口量都增長了9%,高于2011年至2013年的增幅。 圍繞中國經濟前景,美國堪薩斯城聯邦儲備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聶軍告訴新華社記者,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依然穩固,家庭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支持消費支出強勁增長;考慮到中國較高的儲蓄率,進一步提升消費仍有空間。 聶軍表示,中國的經濟結構正在發生變化,一些傳統行業可能增長放緩,但一些新的領域比之前增長得更快,未來幾年的經濟增長前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的成功轉型。服務業增長抵消制造業下滑時,中國經濟就能在轉型中保持穩定增長。 美國智庫外交學會高級研究員布拉德·塞策表示,如何看待中國經濟的構成更加重要,目前中國經濟最容易看得見、感受和衡量的部分是中國經濟放緩最明顯的部分,比如制造業和房地產等,而發展較快的服務業卻很難衡量,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不容易感知,這是一些人得出“中國經濟悲觀論”的主要原因。 |
相關閱讀:
- [ 03-10]激蕩中國經濟浩蕩東風
- [ 03-10]李克強解答中國經濟怎么看、怎么辦、怎么干
- [ 03-09]中國經濟攻堅十問:綠色與發展 魚和熊掌能否兼得?
- [ 03-09]中國經濟咋樣,稅收數據告訴你真相!
- [ 03-08]美智庫:中國經濟“新常態”將惠及全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