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長萬鋼等就“科技創新發展”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2016-03-10 22:47:12??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原標題 (兩會授權發布)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深化科技軍民融合、破除成果轉化障礙——科技部部長萬鋼等就“科技創新發展”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深化科技軍民融合、破除成果轉化障礙——科技部部長萬鋼等就“科技創新發展”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新華社記者李汶羲、韓潔、羅沙 “在科技領域如何推進供給側改革?”“如何深化科技軍民融合?”“如何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在市場大潮中開花結果?” 10日上午,科技部部長萬鋼,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浙江省科技廳廳長周國輝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就“科技創新發展”相關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推進供給側改革首要提高創新能力 對于如何在科技領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萬鋼說,市場對科技產品存在很大的潛在需求,提高創新能力,推進供給側改革才能緊跟市場。 “我們創新政策的指向是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強集成創新,面向市場的需求供給,同時也進行引進吸收消化和再創新。”萬鋼說。 萬鋼說,推進供給側改革首先要增強創新能力,發揮創新動能,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全社會,特別是青年人的創新積極性;其次,要著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要有積累、有發展。 去年全社會研發支出超7成來自企業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要達到2.5%的目標,萬鋼透露,“十二五”科技規劃提出的十個指標中,除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R&D)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值外,其他指標都已完成和超過了目標值。目前,企業已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出現了很多企業牽頭的高鐵、核能、特高壓輸變電等重大項目。 萬鋼說,2015年我國全社會研發支出達14220萬億元,其中企業支出超過77%,全社會科技資源配置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由于企業加大了對技術創新的投入,政府資金就可以更多轉移到基礎前沿、社會公益、國家戰略如航空航天、深潛等重點領域上,為國家長遠的創新能力建設做出貢獻。”萬鋼說。 |
相關閱讀:
- [ 03-10]萬鋼談屠呦呦獲諾獎:中國科學家的集體榮耀 要銘記中國科學家的歷史功績、風范
- [ 12-28]萬鋼:明年將適時召開海外華商致公峰會
- [ 10-18]科技部長萬鋼:中英科技創新合作必將進入“快車道”
- [ 08-14]尤權會見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
- [ 08-14]尤權會見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