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震北京林業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 京津冀地區是一個“同呼吸,共命運”、“同飲一江水”的生態共同體,也應是一個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全面加強京津冀地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實現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共建共享,大幅提高區域生態文明水平,既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出發點和前提條件,也是三地協同發展的著力點和重要任務。為做好京津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特提出以下建議: 重視生態政績觀念同心 京津冀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三地應樹立生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相互統一的理念,處理好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關系,以綠色產業發展為共同目標,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加快實現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化。三地應將綠色理念落實在政策中,用政策推動綠色發展的協同,盡快搭建有利于產業協同與互動的管理平臺、政策平臺。三地各層級行政管理部門應樹立生態政績觀和生態效益觀,以問題為導向,分層次、分步驟地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建議明確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的近、中、遠期目標。近期目標是到2017年構建基于生態一體化的合作機制,伴隨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初步完成區域綠色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擴大生態空間和環境容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明顯減少;中期目標是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山水林田湖良性互動、循環發展,產業綠色化成效明顯;遠期目標是到203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良好,環境基本公共服務趨于均等化,基本建成覆蓋全區域的宜居城市和美麗鄉村。 重視生態規劃目標同向 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做到生態規劃先行,不僅要堅持一張圖(統一規劃),還要堅持一條線(生態紅線)和一本帳(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而且在交通一體化和產業協同發展中同樣要以生態文明為導向,以地區生態承載力和環境容量為依據進行布局和調整。當前應在三地實現各自“多規合一”的基礎上,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共同研究編制京津冀生態環境協同建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統一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統一生態環境保護標準、統一劃定生態紅線,明確生態環境布局,配套產業政策和生態補償政策。 |
相關閱讀:
- [ 03-07]河北已投240億治理 3到5年京津冀大氣將明顯改善
- [ 03-04]包景嶺 京津冀聯動治霾將統一預警標準
- [ 03-01]中超拼圖將演"三國殺" 京津冀軍團競爭力增強
- [ 02-18]北京9名市領導主責京津冀協同發展
- [ 02-17]臺灣佛光山文化月:京津冀代表致詞各有亮點
- [ 02-17]京津冀佛光山文化月于臺灣高雄開鑼
- [ 02-16]京津冀三省市在臺灣南部慰問地震災民
- [ 02-16]“京津冀佛光山2016春節文化月”活動在臺舉辦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