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霧霾:與過去決裂式的綠色重建特約
2016-03-11 15:18:06?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這絕不意味著,大氣質量的切實改善或藍天白云天數的具體增加就不重要。霧霾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種公共政策,是離不開政策成效考評和公眾評價的,而它在當代中國、對于本屆政府而言,更是具有一種超乎其本身的政治象征性重要性——同時在大眾民生質量和生存權益的意義上,直接關系著黨和政府新時期政治合法性的體現與提升。筆者想強調的是,這方面的一個最直接標尺或參照,就是國務院2013年9月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所謂的“大氣十條”),其中明確規定了2012~2017年各主要區域的PM10和PM2.5削減目標: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平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著眼于上述目標,我們在2016年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空間還有很大,而且也遠不是環保部一個部門的事情:比如,如何更加主動地利用經濟新常態的環境來調整我國的經濟產業與技術支撐結構,如何更進一步將環境治理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如何更好地發揮公眾教育與參與的作用,等等。盡管在筆者看來,屆時一種更可能的情景是,政府政策指標的趨近甚至提前實現,但卻仍難以滿足廣大民眾的大氣質量改善意愿和期待(比如,2015年前期的主要指標不斷改善,卻因為冬季的集中轉差而嚴重影響了公眾的空氣質量感受),果真如此,那將提供我們新一個時期的政治與政策努力的新起點。但前提是,我們必須經過今年的繼續努力,確保201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目標的如期實現。否則,一切都將無從談起(北京市2015年的PM10和PM2.5數值分別為101.5微克/立方米和80.6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分別下降了12.3%和6.2%,前者比1998年下降了46%,而后者比2013年下降了10%)。 |
相關閱讀:
- [ 03-10]長三角迎來大風降溫天 霧霾一掃而光
- [ 03-08]國平: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是最重要的導向
- [ 03-04]李稻葵:中國經濟最晚明年上半年可觸底
- [ 03-04]軍費、打虎、霧霾——三道“必答題”四考傅瑩
- [ 03-01]李克強:環保法的執行不是棉花棒,是殺手锏
- [ 03-01]榕近期氣溫上躥下跳 提醒:體弱人士要注意防范
- [ 02-24]北京打造五條通風廊道 霧霾會不會被吹向周邊?
- [ 02-21]北京將打開5條一級通風廊道 向城市送風吹霧霾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