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記者會上談提振經濟發展信心
2016-03-12 11:02:42?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林雯晶 陳瑜輝 |
分享到:
|
兩會授權發布:“看到的不僅是挑戰,更是機遇”——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記者會上談提振經濟發展信心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記者于佳欣、侯麗軍)企業家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經濟轉型期民營企業家應發揮什么作用?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前景如何?振興實體經濟,國有企業應如何作為?“一帶一路”戰略下,企業如何真正“走出去”?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11日就提振經濟發展信心召開記者會,5位政協委員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就提振中國經濟信心中的熱點問題作出回應。 傅成玉:經濟發展趨勢向好 要抓住機遇深化改革 針對中國經濟形勢的提問,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原董事長傅成玉說,盡管今年經濟形勢比較嚴峻,但發展趨勢正在向好,調結構、轉方式已經出現了非常令人鼓舞的積極變化,就業形勢穩定,居民收入持續增加,經濟發展質量在提升,新的動力正在持續增長。 他強調,成功的企業不怕挑戰,都經歷過“浴火重生”和“生死抉擇”。對當前經濟形勢,企業家看到的不僅是挑戰,更是機遇,是希望,是信心。 在當前,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應該怎樣作為?傅成玉認為,國有企業的主要業務是實體制造業,實體制造業需要轉型發展和調整結構,背后的核心是要深化改革。 他說,如果不轉換體制機制,就很難把原來的不良資產盤活、把增量資產做優,“中國不缺人才,而是缺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的體制機制。” 孫蔭環:民營企業家將在經濟轉型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一些行業出現產能過剩,作為企業必須選擇轉型升級求發展,這是唯一出路。”全國政協常委、億達集團董事局主席孫蔭環說。 他指出,盡管一些行業出現產能過剩,但更要看到中國是一個消費大國,現代服務業、健康養老產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智能產業等,都有巨大發展空間。 “中央提出五大發展理念、三大戰略,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政放權等一系列措施,都將給民營企業發展帶來重大機遇。”他說,民營企業完全有能力為我國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孫蔭環認為,未來民營企業家應在經濟轉型中發揮更大作用。要推動創新發展,通過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向市場要效益;推動協調發展,主動將企業發展與社會發展融為一體,以企業發展促進社會發展,并在社會發展中獲取新動力。 他還建議,推動綠色發展,積極發展綠色、循環、低碳產業;推動開放發展,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共享發展,遵紀守法,關愛員工,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積極從事公益慈善事業。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