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圍棋“人機大戰”備受關注,“阿爾法圍棋”已經在沒有失誤的情況下連贏兩局,韓國圍棋高手李世石坦言自己只能希冀在接下來的三場比賽中能贏一局。一時間,“人工智能威脅人類”的爭論再度沸沸揚揚。事實上,機器人未來某一天如果具備了自主意識,會和人類形成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到底會威脅人類,還是成為人類的朋友?這個話題在眾多關于人工智能的影片中,一直在探討…… 策劃:徐暉 文/廣州日報記者 張素芹 網友熱議 “人機大戰”備受關注 王力宏:人類多久會被電腦取代? 前日,“人機大戰”第二場結束,“阿爾法圍棋”再贏一局,2比0領先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第三戰將于今日進行。中國圍棋高手柯潔稱:“AlphaGo確實很強,我覺得0比5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人機大戰”引發了證券市場上AI概念的股票連續大漲,在昨日市場無亮點的情況下依然保持領先。有股民寫下如此段子:“一般的小散戶股民盡快金盆洗手銷戶別玩股票了,以后機構的操盤手交易系統也是程序智能化機器人了,咱這智商還想賺錢呀?省省吧。” “人工智能會威脅人類嗎”這個話題再度被熱議。王力宏在微博上留言:“今天人類輸了,人工智慧贏了。身為人類,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態去看待此事?人類多久后會被電腦完全取代?”但是更多網友表現出了自信,“我也是圍棋愛好者,我始終相信電腦的程序敵不過人類對圍棋的情感,程序只會計算卻不會下棋”、“人類有不斷的潛力,而機器沒了人類,只有安于現狀的本能,我想人工智能還是一個人類智慧的附屬品而已”。還有人表示:人工智能真正可能帶來的危機,不是奴役人類,而是讓人類喪失斗志。 “阿爾法圍棋”的研究公司、谷歌“深度思維”的創始人哈薩比斯認為:真正的人工智能是像人一樣去學習,懂得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公眾對人工智能的警示掩蓋了人工智能帶來的幫助。距離人腦水平的人工智能仍然相當遙遠。而谷歌董事長施密特表示,輸贏都是人類的勝利,因為正是人類的努力才讓人工智能有了現在的突破。谷歌希望能把這套人工智能算法用于災害預測、風險控制、醫療健康和機器人等復雜領域。 不過,特斯拉CEO馬斯克、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等人都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持消極態度。2014年,霍金看過《超驗駭客》后就提出警告稱人工智能最終或許將威脅人類的生存:成功制造出一臺人工智能機器人將是人類歷史上的里程碑。但不幸的是,它也可能會成為我們歷史上最后的一個里程碑。 延伸閱讀 科幻電影中的人工智能 有陰謀威脅 今年1月在中國上映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是科幻電影《星球大戰》系列的第七部,該系列橫掃全球,人工智能是其中極其重要的看點。事實上,最早的人工智能影片可以追溯到默片時代,但大量涌現還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進入21世紀后更是如雨后春筍,從《星球大戰》到《星際迷航》,從《銀翼殺手》到《終結者》系列……在科幻電影中,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威脅從沒停止過,這種威脅主要是人類與機器之間的矛盾沖突,那些手段毒辣的機器人形象總是讓人不寒而栗。 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是較早對人工智能進行思考的電影之一。1982年上映的《銀翼殺手》則將人類與人工智能產物——人造人的對立提高了一個層次。片中的人造人羅伊·貝迪性格狂暴、戰斗力強,讓人印象深刻。而在《黑客帝國》中,人工智能已經完全控制并奴役了人類,這樣高級的人工智能在電影史上還是首次出現。2004年上映的《我,機器人》的故事背景設定在2035年,講述了人和機器之間相處時人類自身是否值得信賴的故事。片中有好機器人桑尼,也有具備了自我進化能力的大反派維奇。 2015年5月上映的《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中,人工智能賈維斯受病毒感染后變成了敵對勢力,它將自己武裝成奧創。同樣是在去年上映的《機械姬》則講述了一個擁有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機器人伊娃的陰謀…… 在很多影迷心中,電影中最壞的人工智能角色應該是《終結者》系列中的天網。天網擁有獨立意識后,對創造它的人類展開屠殺。阿諾·施瓦辛格扮演的T800最初就是天網開發的一款殺手機器人。該系列的第五部《終結者:創世紀》2015年8月在中國上映,一場關乎人類未來的“人機”大戰在上演……谷歌一位資深人工智能工程師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表示,再過10年,不排除出現天網的可能性。 也有愛與溫情 《三體》的作者劉慈欣認為:“在科幻小說中,人工智能一般是以與人類對立的狀態出現的,這倒不是說科幻小說作者都悲觀,而是為了構造足夠的矛盾沖突,我想我也不例外。我認為那些關于人工智能發展的警告多少有些危言聳聽,從現在的發展狀況看,人工智能離威脅到人類生存還很遙遠。” 科幻電影也是如此,有很多正派的、以保護人類為己任的機器人。事實上,還有很多科幻電影表現人工智能的溫情與愛。 機器人也需要溫情與愛。2001年的《人工智能》講述被輸入情感程序的小機器人大衛發現自己完全被排除在人類“愛”的情感之外,他開始了情感尋根之旅……此片贏在有情感。2008年上映的《機器人總動員》講述了機器人的愛情故事。 人工智能與人類也會產生愛情。2008年上映的《我的女友是機器人》,講述了次郎與機器人女孩的愛情故事。2013年上映的《她》則充滿浪漫氣息,描繪了一場人和機器的奇異愛情。當然,這部電影也向人們展示了人類被機器人吸引所帶來的風險。 去年上映的電影《超能查派》則屬于很有新意的另類科幻題材,人工智能機器人查派被變成一個學會暴力與搶劫的小混混。查派是世界上第一個自我覺醒的機器人,故事圍繞著查派與人類世界的互動和自我成長而展開,查派被演繹得有血有肉。 中國科幻電影陸續有來 萬眾矚目的《三體》7月上映 在第88屆奧斯卡頒獎禮現場,《星球大戰》中的機器人C-3PO、R2-D2和BB-8上臺,粉絲大呼過癮。而本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就頒給了一部反映人工智能的電影《機械姬》。 事實上,科幻電影一直是中國觀眾的心頭好。去年的《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在中國拿到了接近15億元的票房。今年好萊塢又有6部科幻大片值得期待,其中的《X戰警:天啟》、《死侍》等都與人工智能有關。 同時,中國國產科幻片也蓄勢待發,今年會有一批科幻片如《三體》、《北極》等陸續上映,而劉慈欣的另外兩本小說《流浪地球》、《超新星紀元》也會在今年進入籌備期。 國產科幻大片《三體》計劃于7月上映。《三體》中提到人類技術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就陷入停滯,因為有無法攻克的技術難題,所以冷凍生命體等待未來技術攻克后再“復活”。如果其中預言的超人工智能出現,實現永生,那就是電影《超驗駭客》中描述的景象。 “小清新”可能是最佳切入點 除了大片,也有人工智能“小清新”。去年12月底,中國首部人工智能科幻青春喜劇《青春智能》的啟動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該片主打青春校園與人工智能元素:高智商低情商的理工男臨近大學畢業,卻因故被罰留校重考四年所有課程,他改裝機器人代理自己的繁雜生活。不料機器人竟然產生了思維和情感,理工男帶著機器人贏得各種機器人大賽,機器人幫助理工男追到女生。 劉慈欣去年憑借《三體》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之后,科幻題材越發炙手可熱。有人認為對于國產科幻電影而言,大片思維其實是個誤區,往往會“大而無當”,從富有思辨的小片做起可能才是最佳切入點。 頭評 宏大命題可以暫且放下 張素芹 關于人工智能威脅人類的討論,這些年從沒停止過,在科幻電影中尤為常見,比如《終結者》中人工智能要消滅人類、《黑客帝國》中人工智能完全控制并奴役人類……只是,隨著科技巨頭們在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領域的不斷進步,這些在電影、動漫中被強化的科幻類問題,似乎變得現實起來。 1997年,IBM的“深藍”擊敗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2016年,谷歌的“阿爾法圍棋”將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逼到了“墻角”。不過,人工智能可以在純憑邏輯分析推算的問題上戰勝人類,但在很多方面,人工智能是難以超越人類智能的,比如,在股市這樣的無法獲知玩家信息的游戲中,你覺得人工智能會取勝嗎?再比如,即使5比0大勝圍棋世界冠軍,“阿爾法圍棋”也不可能像人類一樣欣喜若狂。 目前人工智能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但從理論上來說,人們對于人工智能的某些擔憂是可能的,這也是制定人工智能的道德準則、確保未來人工智能不會被用于邪惡的目的。人工智能是天使還是魔鬼,取決于人類自身的選擇。但是歸根結底,是人類創造了機器人,人工智能的能力還是要靠人注入,就像“阿爾法圍棋”的程序仍然是由人類編寫。 想起在電視上看到的鐘漢良代言的掃地機器人廣告,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滲入生活的各個角落。關于人工智能,多看看它讓我們舒適的美好一面吧。那些宏大的命題,還是先放下吧。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