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風險促改革惠民生——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負責人答問中國金融
2016-03-13 07:24:54?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陳暉 |
分享到:
|
3月12日16時15分,北京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座無虛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士余、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項俊波就當前金融業熱點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市場運行平穩,風險總體可控 對于近期少數國際評級機構下調中國主權評級和部分金融機構的評級展望,尚福林認為,“這是對中國銀行業運行情況的誤判”。“目前,中國銀行業總體運行平穩,風險可控。”他說。 據尚福林介紹,截至2015年底,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是13.45%,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達1.67%,但與國際水平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是181%,撥備相對充足。行業利潤增長雖然有所下降,但是因為基數大,盈利的絕對額仍然較高。 “這些都優于一些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尚福林強調,防范系統性風險是銀行業監管所必須堅守的風險底線,當前銀監會正不斷加強監管力度,著力防范信用風險、交叉金融產品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外部風險的傳染。 尚福林表示,“十三五”期間將更加注重防范各類風險。要加大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力度。繼續加強監管P2P業務,與有關部門共同開展互聯網金融的專項治理。對于產能過剩的一些企業和“僵尸企業”,準備實行實名制管理。“總之,中國銀行業風險總體是可控的。未來我們會更加注重防范風險,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他說。 尚福林同時提醒公眾,在參與社會金融活動的時候,必須十分審慎,要著重做好“三看”。“一看對象,即是否面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在籌集資金。二看回報,即是否承諾超常的利潤回報,過高的回報率有非法集資之嫌。三看營銷,即是否以公開宣傳的形式募集資金。看清三點以后再做審慎的投資決定。”他說。 注冊制改革不會單兵突進 有記者提出“股票發行的注冊制改革”問題,劉士余明確表示,作為資本市場頂層設計,股票發行注冊制要搞,但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注冊制改革不能“單兵突進”。 劉士余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這三項改革任務不是孤立的、獨立的、割裂的,而是遞進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搞好了,可以為注冊制改革創造有利條件。” 談及“熔斷”機制,劉士余坦言,推出這一機制的初衷是為了防止股市巨幅波動,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可是推行之后客觀上造成了助跌的效果,和初衷背離。”他指出,每一項改革必須牢牢立足中國國情,A股中小投資者居多,未來幾年可以預見市場投資主體結構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未來幾年還不具備推行熔斷機制的條件”。 談及資本市場未來發展走向,劉士余強調,“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必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這一根本方向”,政府的職能不能動搖,就是維護資本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離開“三公”原則就談不上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談不上對中小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只有保護好中小投資者的權益,才能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穩健發展。”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