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總體風險可控、注冊制不能單兵突進、保險扶貧大有可為——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負責人答記者問
2016-03-13 07:31:10?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林雯晶 陳暉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韓潔、趙曉輝、吳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12日下午舉行記者會,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同臺亮相,回應中外記者關心的金融熱點問題。 支持實體經濟平穩增長 銀行業風險總體可控 尚福林表示,銀監會堅持促進銀行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防范金融風險。 ——用好金融工具,支持實體經濟平穩增長,金融創新始終堅持“三個有利于”。 尚福林要求商業銀行機構,創新要有利于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能通過所謂的創新去躲避監管;有利于降低金融風險,不能夠把風險轉嫁給投資人或者借款人;有利于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實行穿透式的管理。 ——嚴守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維護金融穩定,確保銀行業穩健運行。 尚福林介紹,截至去年底,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是13.45%,不良貸款率是1.67%,撥備覆蓋率是181%,不少指標都優于一些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針對最近一些評級機構下調了中國的主權評級和部分金融機構的評級展望,尚福林認為,這是對中國銀行業運行情況的誤判。“中國銀行業風險總體可控,我們要做的就是更加注重防范風險,防患于未然。” 尚福林表示,要加強防范信用風險,對于產能過剩企業和“僵尸企業”,實行實名制管理,成立債權人委員會集體確定增減貸款,合力解決企業困難;要加強防范金融產品風險,對跨行業、跨市場的資金流動加強監管協調,始終能夠“看得見”“管得了”“控得住”;要加強防范流動性風險,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組織壓力測試,鼓勵中小銀行建立同業互助機制;要加強防范外部風險,筑牢銀行業、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和民間融資活動之間的防火墻;加強防范內部操作風險,強化銀行員工行為管控。 ——深化改革開放,暢通各類資金進入銀行業渠道,推進民營銀行發展。 尚福林表示,銀監會按照審慎積極原則推進民營銀行試點工作,現在已進入常態化審批程序。“對于新設民營銀行,受理權限已經下放給了各地銀監局,已有12家進入論證階段。” 尚福林介紹,2014年開始的5家民營銀行試點是成功的,運行總體平穩,為金融市場帶來了新活力。截至2015年末,5家銀行資產總額達794億元,負債總額達651億元,各項監管指標基本達標。下一步銀監會將繼續加強政策輔導和與地方政府溝通會商,按照“成熟一家、設立一家”的原則推進民營銀行設立工作。 ——不斷加強存款人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增強銀行業競爭能力。 尚福林表示,銀監會將加大對P2P網貸等互聯網金融機構監管,并與有關部門共同開展互聯網金融專項治理。 他提示金融消費者,在參與社會金融活動時,必須十分審慎,著重做好“三看”:看對象是不是面向社會不特定對象籌集資金;看回報是不是屬于超常高利回報;看營銷是否以公開宣傳的形式募集資金。 注冊制不能單兵突進 中證金未來幾年不退出 在回答關于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問題時,劉士余說,作為資本市場頂層設計,股票發行注冊制要搞,但這需要一個較長時間,注冊制改革不能單兵突進。 劉士余說,注冊制是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頂層設計任務,明確是要搞的,但怎么搞要認真研究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決定提出,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 “這三項任務不是孤立的,而是遞進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搞好了,可以為注冊制改革創造有利條件。”劉士余說。 注冊制改革還需要完善的法治環境。他說,去年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授權決定,自今年3月1日起實行,標志著可以啟動注冊制改革,但系列配套制度等還在研究論證,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創造條件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劉士余認為,創造條件也得有個過程,證監會將與各方充分溝通、凝聚共識。 他強調,無論是核準制還是注冊制,都必須秉承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真誠理念,對發行人的披露內容嚴格審查。即使將來實行注冊制,這不但不能放松,還必須加強。 關于股市異常波動問題,劉士余說,去年股市異動中采取的措施防范了系統性風險,為修復市場、建設市場、發展市場贏得了時間。這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提出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改革目標,也符合國際慣例。在市場進入自我修復和自我發展狀態后,一些臨時措施已經退出,但談中國證券金融公司的退出為時尚早。 反思這次股市異常波動,劉士余說,中國資本市場不成熟是一個重要原因,包括不完備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場體系、不成熟的交易者、不適應的監管制度。對此,證監會必須深刻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加快改革,轉換職能,全面加強監管,促進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他強調,資本市場發展必須堅持市場化和法治化的根本方向,不能動搖。“今后,當陷入市場完全失靈,連續失靈的情況時,仍然應該果斷出手。” 關于熔斷機制,劉士余說,研究論證并實施熔斷機制的根本出發點,是為了防止股市巨幅波動,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論證中,滬深交易所等機構廣泛征求了意見。但推出后客觀上造成了助跌的結果,運行結果與制度初衷基本背離。證監會立刻叫停了這一機制。 劉士余說,今后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要借鑒國際成功做法,但每項改革必須立足中國國情。我們是中小投資者占絕對主體的市場,這一點在世界上是不多見的。“可以預見,未來幾年,我們的市場投資主體結構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不具備推出熔斷機制的基本條件。” |
相關閱讀:
- [ 03-12]潘功勝:將開展房地產領域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活動
- [ 03-10]英媒:銀行降低貸款利率提供金融支持促"鴻夏"簽約
- [ 03-09]英央行行長:脫離歐盟是英金融穩定性最大風險
- [ 03-09]圖解政府工作報告:2016金融改革有哪些新提法?
- [ 03-08]【全國兩會地方談】: 讓“普惠金融”更好地惠及民生
- [ 03-08]金融監管探路綜合模式 超級監管機構只是方案之一
- [ 03-07]央行發文提出金融支持西藏經濟發展24項政策意見
- [ 03-07]全國政協委員賈康:互聯網金融要有試錯空間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