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庸政懶政 建誠信政府——感受政協委員諍言中的力度與溫度
2016-03-13 11:22:50?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林雯晶 陳暉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 題:治庸政懶政 建誠信政府——感受政協委員諍言中的力度與溫度 新華社記者朱小龍 李云路 劉斐 “政策出臺后必須執行,否則就必須問責追責”“對改頭換面、隱形變異的‘四風’新動向、新表現,要深挖細查,及時糾治”……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12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15位全國政協委員圍繞黨風政風建設和生態治理等諸多話題,直抒胸意,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領導人、20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以及來自國務院和國務院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出席會議,聆聽發言。 “加大治庸問責力度,破解一些領導干部無擔當、不作為問題。”第一個發言的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王全書委員高聲說。 他建議,要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開展基層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有效管住“小微權力”,筑牢基層堡壘。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提案委員會副主任、民盟中央專職副主席徐輝委員在發言中也劍指“庸政懶政”。 “對庸政懶政不作為問題進行嚴肅問責,既是中央‘從嚴治政’理念的體現,也是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民進中央副主席張帆委員說,近年來,從行政理念到行政實踐,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誠信度也在不斷增強,但是一些問題仍然存在。 “人在政存,人去政息”“新官不理舊賬”“爛尾工程”“朝令夕改”“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張帆直陳一些政府部門的弊病。他建議對于政府的失信行為,要敢于問責;深入反腐,整治官員陋習。 委員們的發言不時贏得陣陣掌聲。 人民政協成立于1949年,舉行政協大會發言是政協委員參政議政、行使民主權力、反映不同黨派界別聲音的重要載體,被稱為“協商民主的講壇”。到今年,這個“講壇”已經有67年的歷史。 “廣大宗教信眾以及千千萬萬的中國人,都應該將美好的人生愿景轉化為主動改善環境的動力。在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任何一個中國人都不能缺席,不能無所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在發言中說。 “國家,是我們每個民族的國家,是我們每個人的國家。國家認同,不僅是我們的精神追求,更是我們創造美好未來的強大動力。”來自云南怒江的普米族歌手茸芭莘那委員說。 茸芭莘那說,云南貢山縣獨龍江鄉曾經是中國唯一一個不通公路的民族鄉,隨著去年高黎貢山隧道的全線貫通,過去從貢山縣城到獨龍江鄉要走7天,如今只需要2小時。近5年,國家啟動了對獨龍江鄉的整鄉推進整族幫扶,共投入13億元資金,發展規模化的特色種養業。 12日的大會發言席,還迎來了一位“特殊”的發言者——應邀列席會議的安徽省政協委員何宗文。 “我的眼睛有毛病,但并不影響我看見群眾困難、理清提案線索;我的腿有殘疾,但為了掌握群眾的心聲、反映群眾的呼聲、解決群眾的營生,我愿意‘跑腿’和‘拼命’。”何宗文樸實的言語傳遞著溫暖。 “在我諸多的稱呼中,當地人最喜歡稱呼我為‘何委員’,我也最珍視這個稱呼。”何宗文說,27年來,他拖著殘疾的腿跑了50萬公里路,完成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大會發言數百件。 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連續三天舉行全體會議,邀請來自不同黨派界別的45位委員作大會發言,為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建設和發展建言獻策。 委員們紛紛表示,政協委員要想贏得人民的信任,就要為人民辦實事,把人民真實的意見反映上來。 “委員們的發言都很好,國家財政將通盤考慮,體現在各個方面。”出席聆聽首場大會發言的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劉昆對記者說。他對解振華委員“保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發言最感興趣。 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共收到大會發言463份。委員們通過大會發言的形式反映和提出的問題、建議也將反映在提案中。截至今年2月20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收到的提案辦復率為99.5%。(參與采寫:孫鐵翔)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