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呼喚新鄉賢——代表委員暢談新鄉賢文化
2016-03-13 11:42:16??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
浙江省長興縣新川村黨支部書記張天任代表,近來有些糟心,“富是富起來了,可是搓麻打牌、封建迷信、浪費攀比等陳規陋習依然盛行。”怎么辦?今年兩會,他建議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鄉賢群體的示范引領作用,用他們的嘉言懿行垂范鄉里,“從‘物的新農村’向‘人的新農村’邁進”。 這個問題,福建省南安市蓉中村黨委書記李振生代表也曾苦惱過,村子富了,難免會有利益的糾葛。怎么辦?他成立了由36位鄉賢組成的議事會,有疑難事就上會討論。“拿養老金說吧,以前到60歲的,每年村里會均發600元,但富的人覺得輕飄飄,差點的又覺得不夠。鄉賢議事會一討論,決定取消均等制,逢年過節,讓全村的孩子們帶著面線和雞蛋一家一家去拜訪老人。這樣既教育了孩子,也把這部分錢送到了最需要的人手里。”議事會的作用還不止于此,鄉賢們還是村務工作的考核者、監督者。 不管是本身作為鄉賢的代表委員,還是代表委員口中的“鄉賢”,在當下,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新鄉賢。 何謂新鄉賢?新鄉賢又“新”在何處? “一般而言,有德行、有才華,成長于鄉土,奉獻于鄉里,在鄉民鄰里間威望高、口碑好的人,可謂之新鄉賢。”錢念孫代表告訴記者,“再寬泛一點說,只要有才能,有善念,有行動,愿意為農村建設出力的人,都可以稱作新鄉賢。” 不管是傳統鄉賢,還是新鄉賢,采訪中,代表委員認識一致:新鄉賢做的事說的話,能夠引發共鳴,能夠點燃激發農村群眾善念,而“一旦點燃善念,很快就會鋪天蓋地”。 呼喚更多新鄉賢 “點燃”的不僅僅是農村群眾,還有兩會代表委員、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 這些年,香港利萬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志良委員一直在推介浙江上虞培育新鄉賢文化的經驗和做法,連續幾年都有相關提案。他認為,“新鄉賢是促進鄉村治理的一帖良藥”。 事實上,“新鄉賢”概念甫一浮出水面,學界和地方就已經行動起來。學界自上而下尋找新鄉賢,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發起“尋找新鄉賢”評選活動,地方自下而上推選新鄉賢,在浙江、湖南、湖北、貴州、甘肅和山西等地,“新鄉賢”所發揮的榜樣力量已經顯現。 趙亞夫代表第一天到戴莊村,想給村民開個技術講座,等了半天,只來了兩個人,其中一個還是村干部。第二場,來了7個人,此后,才慢慢多了起來,“首先要讓百姓信,要和他們打成一片。”如果缺了這一環,單憑一腔熱血扎下去,結果可能適得其反,“這些年,跟我下去的學生,幾乎沒一個留得住的。”趙亞夫代表不無遺憾地說。 另一方面,要讓新鄉賢“帽子”戴得牢,還需要政府完善機制,搭建平臺,培育新鄉賢文化,增強新鄉賢的認同感。“讓他們愿意并樂于留在鄉村施展才華。”錢念孫代表說,在培育新鄉賢文化時,要警惕一個不良現象,“鄉賢在與宗族結合治理鄉村社會時,有時難免與私利交雜。以往有些人在處理問題時仗勢欺人、假公濟私等,那自是應當嗤之以鼻的。” 新鄉賢文化并不等同于傳統鄉賢文化。 這方面在研究和實踐中早有共識:新鄉賢文化既汲取傳統鄉賢文化中的價值精華,又踐行和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發揚傳統鄉賢品格,又凝練現代鄉賢品格,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優秀傳統文化在鄉村社會相契合、傳統與現代相對接的文化。 朱虹代表說,兩會后,她要做的一件事是,在村里粉刷文化墻。孝與德,古與今,都將會在文化墻上一一展示。她相信文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涵養作用,希望“最美村莊”不僅僅是在景觀上,而是能延伸到人心里去。 (光明日報北京3月12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 吳曉杰)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