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暢談如何堅持開放發展理念促進共同繁榮
2016-03-14 12:23:37?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以更開放的胸懷面向未來 ——代表、委員暢談如何堅持開放發展理念促進共同繁榮 3月11日,人大上海代表團分組審議報告。全國人大代表李玉賦(前排左二)就做好自貿區改革發展工作發表自己的看法。 本報記者李景錄攝 3月12日上午,全國政協對外友好界舉行小組討論,萬季飛委員(左一)在發言中表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中國的優勢產業提供了一條重要出路。民營企業特別是零部件制造企業應抓住其中商機。本報記者 翟天雪攝 全國兩會期間,開放發展一直是代表、委員討論的熱點。面對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格局的深刻變化,順應國內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擴大開放、深化改革、構建發展新格局,已成為代表、委員的共識。 多方合作共同繁榮 “一帶一路”是統籌國內區域開發開放與國際經濟合作的支點,正在成為一條共同繁榮之路。 “一帶一路”建設涉及很多國家和地區,需要多方協作,團結開拓進取。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呂新華說,國內部分產能飽和,而有些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程度還不高,這里有很大的合作空間。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支持國際產能合作,需要政府、企業、行業組織等共同努力。 在廣泛考察和調研的基礎上,呂新華委員建議:一是供需雙方應該“多見面”,了解發展中國家需要我們提供什么;二是金融機構要全力配合,通過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予以融資等支持,還要發揮好外匯儲備的作用;三是民間組織不僅積極幫助企業克服“走出去”困難,還要向國內反映相關問題,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 建設“一帶一路”,應防控風險,了解當地習俗。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企業要有風險防控意識。朱永新委員建議,加快對外直接投資保險法的立法,修改和簽訂相關的雙邊投資協議,對中國企業在海外依法維權給予有力、有效的支持。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多宗教聚集區域,各國宗教文化習俗不同,處理不當就有可能導致我國在經貿合作、旅游觀光、人文交流等方面處于被動。”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杭州市委會主委趙光育建議,建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宗教文化習俗數據庫,并讓參加“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的各類組織接受相關國家的宗教文化習俗培訓學習。 建設“一帶一路”,要以我為主,用足已有優勢。“立足我國的特高壓電網技術,加快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可以促進全球能源生產與消費方式變革,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落實。”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邵志清表示,目前中國自主創新的特高壓電網技術先進成熟,已建成世界風電并網規模最大、光伏發電增長最快的電網和世界上資源配置能力最強、接納清潔能源最多、尖端技術裝備應用最多的現代化電網。他建議利用已有技術優勢,推進國際能源合作,建立以我為主的全球合作機制,將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大舉措。 向貿易強國邁進 從2013年開始,我國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但至今仍不是貿易強國。2015年,在復雜嚴峻的世界經濟形勢下,我國進出口值雙降。外需持續低迷,我國如何遏制進出口下滑趨勢,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表示,“我國加工制造方面的出口減少了,周邊國家的制造業競爭力在增強”。他建議國內企業打開眼界,生產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重新布局全球供需關系。 “要使我國對外貿易向優進優出轉變。”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溫思美表示,我國出口主導產業應逐漸從紡織、小家電等傳統產業,向裝備制造業等技術密集型產業、新能源以及醫藥生物等新興產業轉換;進口也要多元化,著力引進西方先進的高端技術產業。要加快形成以質量、品牌、技術、服務、效率為核心競爭力的優進優出的外貿模式。“以高鐵外貿為例,其輸出不是‘一根鐵軌’那般簡單,而是要向外輸出包含設備制造、通信技術、工程系統、售后服務的完整的高鐵產業鏈。優化對外貿易結構,促進資本、技術與勞務的多方輸出,才能在未來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上不斷提高競爭力。”溫思美委員說。 代表、委員們還認為,向貿易強國邁進,需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首先就是要確保簡政放權持續推進,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董事長陳戌源建議,取消“港口建設費”,降低外貿出口企業的成本。 |
相關閱讀:
- [ 03-14]習近平與“十三五”規劃的五則小故事
- [ 03-14]省民政廳學習《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規矩論述摘編》
- [ 03-14]習近平提“親”“清”二字的歷史淵源
- [ 03-14]習近平在出席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新跨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