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俄羅斯為何現在“抽身”敘利亞?
2016-03-15 19:08:3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俄羅斯總統普京14日下令,自15日起開始從敘利亞撤出俄主要軍事力量。普京表示,作出這一決定的原因在于“俄國防部、俄軍事力量在敘利亞的任務整體已完成”,而目的在于“提高敘利亞政治進程參與者的信任水平,有助于敘利亞問題的和平解決”。 那么,普京為何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撤軍?有專家認為,在敘利亞和談重啟的情況下,俄羅斯在敘利亞軍事行動的短期目標已經達到,見好就收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階段成果】 有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局勢,在地緣政治層面獲得了一些“戰果”。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認為,俄羅斯在敘利亞打擊恐怖主義取得了一定效果,美國為首的西方則相形見絀,正是因為俄羅斯的介入,敘利亞各方加快了和談進程。因此可以說,俄羅斯出兵敘利亞在遏制恐怖主義、促成敘利亞和談方面功不可沒。 阮宗澤表示,目前的停火和談基本達到了俄羅斯的階段性目標,沖突各方同意和談也是給了俄羅斯抽身的臺階。普京此時宣布撤軍屬于見好就收。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特邀研究員、中東問題專家華黎明表示,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一方面穩定了敘利亞局勢,挽救了巴沙爾·阿薩德政權,另一方面也轉移了西方注意力,獲得了在烏克蘭問題上和西方談判的籌碼,可以說在地緣政治上,俄羅斯是獲利的。 【避免深陷】 有媒體解讀,在這次長達五個半月的軍事行動中,俄羅斯展示了本國的先進武器和軍隊的良好狀態。在俄羅斯國內經濟形勢不佳的情況下,撤軍決定也有利于減輕俄財政負擔。據俄媒報道,俄在敘利亞的空襲行動每天需要花費250萬美元。 中國社科院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認為,俄羅斯此時撤軍有三層考慮,首先,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目前看來基本穩固,此時撤軍對俄羅斯在中東的利益沒有損耗;其次,撤軍能夠減少俄羅斯經濟上的負擔;第三,撤軍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外交姿態,是對西方之前諸多指責的回應,可為俄方在外交層面贏得更多空間,可進可退。 在普京宣布撤軍的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軍事力量并非全面撤退,而是用繼續保留軍事據點這一方式保持了本國軍事力量在敘利亞的存在,未來將可根據局勢發展隨時作出重返敘利亞的決定。(記者盧濤、趙嫣、邵杰、張遠) |
相關閱讀:
- [ 03-15]俄羅斯空天部隊首批飛機開始撤離敘利亞
- [ 03-15]俄國防部:俄開始從敘利亞撤出本國軍事裝備
- [ 03-15]聯合國特使德米斯圖拉稱將樂見女性當選敘利亞總統
- [ 03-15]敘利亞危機持續五年:戰亂帶來五大慘重代價
- [ 03-15]新一輪敘利亞和談重啟 進入“實質性會談”階段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