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知名的社交平臺,微信也不可避免的被售假者盯上,不少售假者紛紛從淘寶平臺“跨界”而來,意欲在微信平臺上繼續其暴利。 日前,來自微信的數據顯示,微信品牌維權平臺于2015年7月份內測試運行至今,8個月時間,經核實并封停涉嫌售假的個人賬號超1.1萬例,其中箱包、服裝等為品牌維權的熱門品類。 微信法務總監黃嘉慧透露,截至目前,已有來自9個國家的300多個品牌,共計60多個品牌方加入了微信品牌維權平臺,其中奢侈品行業占大頭,占比為44%;服飾占比為28%;體育用品占比為17%;家電占比為11%。 作為社交平臺,微信絕大部分場景下僅被用作溝通交流渠道,這對打擊商品售假交易造成了挑戰。對此,微信建立了品牌維權平臺,將用戶舉報的售假信息與具有鑒假能力的品牌方進行對接,將來自用戶的假貨舉報信息進行分類匯總,向接入的品牌方推送。平臺則根據品牌方鑒定反饋對售假賬號進行處罰。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微信生態里包含了分享經濟,注意力經濟,意愿經濟,因此在這個基礎上需要規則和標準。微信此舉是互聯網生態構建中自律,他律的重要嘗試。 基于社交關系形成的微信生態圈如今正面臨新型的安全問題。微信安全風控負責人楊鵬介紹說,利用微信提供的社交便利性,“微場景”網絡犯罪手段可借助關系鏈擴大傷害。 公安機關公開的網絡犯罪案件類型顯示,詐騙與賭博是2015年網絡黑色產業公開案件中數量最多的類型。“欺詐類信息也是微信平臺投訴最多的類型,”楊鵬介紹說,仿冒欺詐,實物欺詐,虛擬商品欺詐,兼職刷單欺詐和紅包欺詐都是2015年最熱門的欺詐類投訴。 除了國家有關部門加速推進法制化進程,互聯網企業也自發聚焦“互聯網安全生態”。早在2014年7月份,微信便上線了“舉報”入口,每個用戶均被納入安全防御體系的隊伍中。 數據顯示,2015年微信共受理用戶投訴850萬單,在處理的投訴單中,欺詐投訴占據大多數。2015年,微信封停欺詐用戶賬號數十萬。證券日報 |
相關閱讀:
- [ 03-16]“掌上法院”更便捷 平和法院啟動微信司法服務
- [ 03-16]奢侈品行業成微信打假“大頭”封停賬號過萬
- [ 03-16]搶個鮮|拆了吊牌也能退、微信轉賬不受理,這些維權信息你得知道!
- [ 03-16]福州夫婦微信報名泰國游 退款被要求支付違約金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