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常委到“團組”,釋放中國信心、為改革者撐腰
2016-03-16 17:05:26?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暉 |
分享到:
|
結構性改革 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結構性改革”一詞共出現了10次,成為報告中的高頻詞。對比前兩年的政府報告,“結構性改革”一詞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且僅提到1次,而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則沒有提到。政府在“十三五”時期對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重視度可見一斑。 改革,任重道遠。統計七位常委參加團組審議討論的官方通稿,記者發現,習近平在參加上海、黑龍江、湖南代表團審議時,分別就推進結構性改革發表重要講話。就“結構性改革”這一重要內容,李克強先后在3個“團組”提及;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張高麗也在多個場合提及。 兩會期間,七位常委舉綱張目,擘畫有道,與代表委員共同探討,如何下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先手棋”。 3月8日,習近平在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把握好“加法”和“減法”、當前和長遠、力度和節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以銳意進取、敢于擔當的精神狀態,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打贏這場硬仗。李克強9日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持續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打破束縛社會創造力的條條框框,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依靠改革開放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增強問題意識、導向意識,與具體工作結合起來。張德江在吉林團指出,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淘汰過剩產能,促進傳統優勢產業提質增效,加快培育新的增長動力;俞正聲則要求湖北把推進結構性改革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結合起來;劉云山在四川團強調“要增強問題導向和短板意識抓住關鍵干”;王岐山要求北京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改革創新抓出實效;張高麗在今年兩會期間,兩次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要加快創新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使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水平。 為改革者“撐腰” 去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習近平在總結過去一年的成績時強調,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是中共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 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和新的要求,今年兩會有一個重大特點是,常委們一致強調,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加強黨的領導。 經濟新常態下,黨的執政環境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唯有切實提高執政能力,優化執政手段,才能更好的發揮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作用,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 今年兩會期間,常委們到“團組”與代表委員們交流,均強調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黨中央的正確領導,要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凝心聚力奮勇前行,強調黨領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 “要保護作風正派、銳意進取的干部。”在黑龍江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近平擲地有聲,為敢擔當善作為干部撐了腰、鼓了勁兒,強調“要保護作風正派、銳意進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擔當、善作為的優秀干部選拔到各級領導班子中來”。這無疑給哪些想干事兒、能干事兒的干部吃了一顆“定心丸”。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直言,要“給改革創新者撐腰鼓勁”;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到“團組”時,也從各個角度對選人用人作出要求,強調選出勤勉敬業的干部。 治國先治黨,治黨先治吏。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萬事開頭難,開局之年更需廣大干部真抓實干。七位常委在兩會期間密集發聲,在選人用人方面,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擔當、善作為”的領導干部“撐腰”。 |
相關閱讀:
- [ 03-16]中紀委:2月份3名省部級官員違反八項規定受處理
- [ 03-10]北京市文聯主席:《老炮兒》多次受中紀委表揚
- [ 03-07]中紀委機關報:執紀審查決不能成為“司法調查”
- [ 03-03]“中紀委斷崖式降級處分中管干部寓意深長
- [ 03-03]中紀委機關報:有些干部礙于情面對下屬不愿嚴格批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