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呼吁中國建立商業生態圈合作監管機制
2016-03-16 19:39: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晨 陳暉 |
分享到:
|
中新網北京3月16日電 (陳溯)“新常態下,中國企業經營方式已經從傳統的行業內聯合轉變為龐雜的生態圈聯合。隨著企業與外部關聯方的聯系不斷加強,越來越多風險熱點聚焦在由外部第三方所引發的監管合規及企業聲譽損失上。” 16日,在德勤中國《新常態下商業生態圈治理調查報告》發布會上,德勤中國企業風險管理全國主管合伙人趙善強如是說。 近期,德勤對滬深300和香港交易所的一百余家上市企業的首席高管進行了主題為“新常態下商業生態圈治理”的問卷調查。 調研發現,近八成企業的外部費用(如外包、中介和咨詢等)超過內部費用,企業內部與外界的連接更加頻繁。同時,逾半數受訪企業更表示企業對合作伙伴傾向“高度依賴”和“非常依賴”。 根據德勤的描述,“商業生態圈”是以客戶、供應商、生產商、競爭對手、投資者、貿易合作伙伴、工會、政府和社會公共服務機構等組成的組織或群體,彼此具有一定利益關系,在生態圈內相互競爭、合作,從而構成一個動態的經濟聯合體,維持著共生、互生的關系。 “中國企業不能再‘獨善其身’,企業之間形成了融合、共生的關系,每個企業都處在商業生態圈之中。”趙善強說。 然而,伴隨著商業生態圈新格局而來的是企業經營風險的提高。近五成受訪企業認為,由于合作方行為導致的聲譽受損和服務中斷是企業當前面臨的最大風險,在過去的2至3年內,已有逾六成企業曾發生過此類風險事件。 報告指出,大部分世界500強的高管坦言,由于各類風險激增,企業內在聯系交叉性強,各類風險的責任歸屬難以清晰界定,加之各方之間又欠缺及時商討應對關聯風險的機制,這些都為企業與第三方合作增加了不少風險管控的困難。 趙善強表示:“企業的這一認知正在推動企業重新考慮如何識別和管理外部第三方引發的風險,并在互聯世界中,建立有效的生態圈治理體系。” 報告建議,中國企業應利用信息系統、挖掘數據、監測風險等技術手段,在新的跨界領域積極協助監管機構明確標準,設定量化聯動績效評估指標等途徑,共同推動商業生態圈管控機制的建立。(完) |
相關閱讀:
- [ 03-14]平潭消防走進海壇商業城
- [ 03-10]榕社區商業轉型升級 社區店變身"便民服務中心"
- [ 03-07]商業銀行隱現資本緊縮 五大現象暗示風險前兆
- [ 03-07]海外輿論熱議中國兩會 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理性務實
- [ 02-28]地方搞房市行政維穩,不如尊重市場
- [ 02-26]人和商業:擬以招標方式出售若干地下商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