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上的13個經濟熱詞
2016-03-17 15:35:26??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政府債務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債務過高,確實對經濟的下行壓力是比較大的,這是事實。但中國政府債務率并不是很高,占GDP比重大約40%,中央財政還有繼續發債的余地。我們要控制不規范的問題,如果債務都是顯性,都納入預算法的規定進行管理,而不是變相發債。如果把債務的風險控制住,不會給經濟造成大的傷害。(2016年3月7日) 稅費改革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營業稅是一個按照每個企業的流轉額、交易額征收的稅,妨礙了企業優化經營模式。所以,要打通這個抵扣鏈條,使得它真正成為增值稅,在每個環節增值進行征稅,這個方向是必須堅持的,今年是個硬任務。這樣做之后,非常有利于支持服務業的發展和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此外,房地產稅還在配合有關部門在立法的階段。(2016年3月7日) 糧食生產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關于糧食有三句話:第一句話是糧食多了問題少,糧食少了問題多;第二句話,糧食多了渠道少,糧食少了渠道多;第三句話,我們國家歷史上來看,還是糧食多的時候少,糧食少的時候多。“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所以糧食生產問題始終不能放松。 “十三五”不追求糧食連續增產,要鞏固和提升糧食產能。 (2016年3月7日) 貨幣、匯率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如果國際國內沒有大的經濟金融風波事件,會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沒有必要采用過度的貨幣政策刺激的辦法來實現目標。 中國不會過度依靠出口來實現GDP增長,凈出口在GDP增長中的貢獻率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大。在這種情況下,用貨幣、匯率政策刺激出口,對實現增長目標所能起到的作用并不大。(2016年3月12日) 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 科技部部長萬鋼: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增強發展新動能、促進社會就業的重要舉措,青年人的夢想、智慧和才能面向市場才能充分展示,這是他們的權利,我們要幫助他們實現夢想。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要還是要提高創新能力。我們創新政策的指向要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強集成創新,同時也進行引進吸收消化和再創新。(2016年3月10日) “一帶一路” 外交部部長王毅:“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的,但機遇是世界的。提出這一倡議,順應了亞歐大陸要發展、要合作的普遍呼聲,標志著中國從一個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快速轉向公共產品的提供者。“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奉行的不是“門羅主義”,更不是擴張主義,而是開放主義。“一帶一路”帶給未來世界的,一定是一幅亞歐大陸共同發展繁榮的新的歷史畫卷。(2016年3月8日) 外匯市場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沒有必要急著去買美元。當然,市場情緒有時候會有波動。但過后都會有一個逐漸回歸的過程,大家會更加注重更基本的經濟分析。這段時間有一個回歸正常、回歸理性、回歸基本面的趨勢,我認為如果沒有什么特殊情況,這個趨勢會繼續下去。 (2016年3月12日) 國企改革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喜武:國有企業改革中,國企將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這兩類的不同點在于:從發展的角度看,商業類的國企重點要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公益類的國企重點是要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從考核的標準來看,商業類的國企重點要考核經營業績的完成情況,公益類的國企重點要考核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保障能力。(2016年3月12日) 中國股市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士余:穩定股市的措施中,有些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措施,在市場已經完全進入自我修復和自我發展狀態之后已經解除或者正在退出。而未來的較長時間內,談中證金退出為時尚早。 熔斷制度推出以后,客觀上造成“助跌”。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市場投資主體結構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也不具備推行熔斷機制的基本條件。(2016年3月12日) 房地產市場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看中國的房地產形勢并作出預計,要看基本條件。第一個基本條件,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第二個基本條件,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沒有變。第三個基本條件,居民的住房需求沒有變。第四個基本條件,我們有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有各項宏觀調控措施,有各地承擔起宏觀調控的主體責任,所以對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應該充滿信心。(2016年3月15日) (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
相關閱讀:
- [ 03-17]新華社評論員:堅定信心,把握歷史新機遇——一論落實兩會精神、決勝全面小康
- [ 03-17]習近平“兩會要言”回顧——精準扶貧要扶到點上、根上
- [ 03-17]兩會傳媒人:"我"在總理記者會
- [ 03-17]海外媒體高度關注兩會順利閉幕 向世界傳遞什么信號
- [ 03-17]向世界傳遞什么信號?——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解讀兩會新精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