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報社評: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效率
2016-03-17 16:57:26??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2016年全國兩會閉幕,市場化、法治化改革“暖風”勁吹,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將進一步提升。中國證券報認為,服務實體經濟,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將更加注重實體根基;立足國情,有中國特色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將更加完善;穩中求進,防范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監管“防火墻”將更為牢固。可以期待,“十三五”改革宏圖將推動資本市場進一步發展完善,資本市場的發展完善也將助力“十三五”經濟轉型升級。 服務實體經濟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之根本。資本市場被稱為宏觀經濟的“晴雨表”,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絕大部分來自宏觀經濟基本面。正是伴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不斷增長、經濟結構的逐步優化、市場環境的逐步完善,資本市場從零起步,逐步成長為具有近3000家上市公司、初步擁有多層次體系、交易品種不斷豐富的重要金融市場。在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的當下,融資結構轉型正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金融領域的重要突破口,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有效的資源配置功能、創新創業的孵化器功能、并購重組的助推器功能,都將對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持。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平均占比維持在85%以上的水平,我國平均證券化率約為68%。這種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要求資本市場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不能“脫實向虛”,更不能“自娛自樂”。 市場化、法治化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之路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6日在答中外記者提問時明確表示,股市、債市、匯市這些金融市場,本質上都是市場,還是要推進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一直運行在市場化、法治化的軌道上,這也是未來資本市場走向成熟的路徑。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作為配置資源最有效的市場,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需要遵循市場規律,也需要法律法規的保駕護航。二者的核心也在于理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我們期待,隨著未來注冊制改革、監管轉型等體制機制改革的深入,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