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張芳曼 中國氣象局專家近日表示,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綜合評估,赤道中東太平洋2014年持續至今的厄爾尼諾事件,是20世紀有觀測以來最強的。在這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下,我國今年防汛抗旱的形勢非常嚴峻,對天氣預報預測的服務工作帶來很大挑戰。 赤道太平洋中東部的海水持續異常偏暖 生命史時長、累計強度、峰值強度均創新高 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圣嬰”的意思,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中東部的海水大范圍持續異常偏暖現象。反之,這一區域海水大范圍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則稱為拉尼娜(西班牙語“小女孩”“圣女”)。 當該海區海水表面溫度持續3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就進入了“厄爾尼諾狀態”。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6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則確認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事件一般2至7年發生一次,上一次出現在2009年至2010年。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科學家李維京介紹,厄爾尼諾事件是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的結果。一般來說,在赤道東太平洋盛行偏東信風,在赤道南、北兩側的東南信風和東北信風的驅動下,赤道太平洋表層海水自東向西流動,將表層暖水輸送到西太平洋堆積,熱量也不斷積蓄,西太平洋海溫上升,而且太平洋水位形成西高東低的結構。當偏東信風減弱時,維持赤道太平洋海面西高東低的支柱被破壞,西太平洋堆積的高水位暖海水迅速向東擴展,使得西太平洋海溫降低,赤道東太平洋海溫上升,厄爾尼諾現象由此形成。 在2014年持續至今的這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之前,近百年間僅發生過兩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即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厄爾尼諾事件。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本次厄爾尼諾事件自2014年9月開始發展,截至2016年2月已經持續了18個月,每個月海溫比常年同期平均值偏高的累計值(即累計強度)為26.9℃,且海溫已連續7個月(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比常年平均值偏高超過2℃,在2015年11月達到峰值,海溫偏高達2.9℃。 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厄爾尼諾事件,持續時間分別為14個月、13個月,每個月海溫比常年平均值偏高的累計值為21.5℃、23.1℃,海溫比常年平均值偏高的峰值分別為2.8℃和2.6℃。 “生命史時長、累計強度、峰值強度,這三個指標都達到了歷史最高,這次過程比之前發生的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這兩次都強,是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說。 國家氣候中心綜合評估認為:此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已成為20世紀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 |
相關閱讀:
- [ 01-08]遭遇罕見冬汛 江西補助3.3億確保災民溫暖過冬
- [ 01-06]厄爾尼諾現象導致巴西2015年森林火災激增
- [ 01-05]極強厄爾尼諾致2015年廣東年平均氣溫達歷史次高
- [ 12-12]“厄爾尼諾”致氣溫達極值 三江源喊“渴”
- [ 11-25]北京今將迎2年來最冷一天 專家稱暖冬概率仍較大
- [ 11-06]極強厄爾尼諾17年后再光顧 今冬或因此成“暖冬”
- [ 09-28]厄爾尼諾影響 北京今冬出現空氣重污染幾率增加
- [ 07-29]中國或將經歷史上最長厄爾尼諾事件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