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只是第一步 免費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用戶支付習慣,還需要觀察 不過,很多用戶尤其是中青年群體,早已習慣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來辦理付款或轉賬,這次銀行為改進客戶服務而提供的“免費午餐”,能否讓這類群體將心動轉化為行動呢? “以前手機里也下載了銀行的APP,但主要是用來查詢賬戶余額,手機轉賬匯款功能都沒有開通,平常用第三方支付的APP?,F在手機銀行開始優惠了,功能也越來越豐富。銀行做APP有它的優勢,以后用手機銀行的機會應該會增多。”在北京朝陽區一家公司上班的陳麗說。 也有消費者對手機銀行的免費新措施并不太感冒。“這個對我吸引力不是那么大,我還是習慣用支付寶轉賬,手機銀行太麻煩了。”江西省宜春市某公司財務職員王國琴說,支付寶不僅可以把她名下所有銀行卡的資金很方便地進行調度,在轉賬時,也只要知道對方一個支付寶賬號就可以便捷地轉賬,而且本來就是免費的,沒必要再去換別的轉賬方式。 天津市某高校老師唐曉君表示:“如果只是為了轉賬免費而去下載手機銀行APP,反而增加了麻煩?!彼J為,錢放在余額寶里,利息比銀行的活期還是高一些;支付寶和微信不僅有轉賬免費服務,還可以網購、收紅包、交水電費、充值、去超市買東西,這些功能比手機銀行方便得多。 有調查顯示,對五大行推出的“免費餐”,消費者的態度存在較大分歧。有人認為“以后可以用手機銀行進行大額轉賬了,方便安全還省錢,第三方支付可能會失去很大一部分用戶”;有人認為“手機銀行太麻煩,還是第三方支付方便”;有人認為“現在才開始免費來不及了,還是競爭不過第三方支付”。 曾剛分析,這次銀行的免費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用戶習慣,還需要觀察。但從行業發展大趨勢看,面對第三方支付的競爭壓力和客戶電子銀行替代率提高的勢頭,手機銀行轉賬免費這個防守動作能起到的作用非常小。 而且,市場環境變了,傳統銀行面臨的不僅是本土公司的競爭壓力,還有覬覦中國支付市場的國際金融機構。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五大行免收手機銀行轉賬手續費只是順應了‘免費時代’的趨勢,不一定能奪回多少市場份額。作為擁有龐大業務系統的銀行,要有能力為客戶提供更優質和更多元的服務。” 還得有互聯網思維 消費者更關心銀行支付場景的便利性、賬戶的安全性等 此次銀行的“免費餐”受到百姓肯定,然而,市場對于銀行服務仍有較多新期待。 比如,“客戶5000元人民幣以下的境內人民幣網上銀行轉賬匯款免收手續費”,留了這一尾巴讓人覺得還不夠“痛快”。 賈東升是山東濟寧市某私營蛋糕店老板,作為中小型私營企業主,他的網上銀行轉賬經常在5000元以上,而且資金流動頻繁?!?000元以下這樣一個限制對我們來說額度太低,希望銀行的優惠力度可以大一些,最好是全免?!睂τ谶@次銀行新措施的留尾,他感到不解渴。 此外,對于銀行服務費用減免,老百姓還有更多呼聲,比如減免每月的短信提醒服務費;降低網銀開通使用費;降低中小企業的資產管理費用等。而且,減免費用僅僅是一個方面,客戶更關心銀行配套服務的改進。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主任楊志寧認為,傳統銀行長期經營金融業務,對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應用場景業務拓展不足,這應該成為銀行滿足客戶需求的一個方向。據了解,微信支付已在30多個行業拓展使用場景,30萬家門店現已支持無現金消費,包括10萬多家零售門店、8萬多家餐廳、3000多家加油站等。 無論是近場支付(簡稱NFC)、二維碼還是別的手段,未來的移動支付手段最終可能會打造一個無現金、無卡片、無收據的消費模式,對于使用和管理金錢的方式方法也相應產生變化,傳統銀行需要做的功課還很多。 曾剛指出,隨著金融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傳統銀行需要向互聯網企業學習,在兩方面做好調整:一是更好地落實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以客戶需求和創新產品服務為主要方向,重視客戶需求的變化;二是在組織管理方面進行調整,縮短管理層級,提高管理效率。 在多方角逐的金融格局下,傳統銀行要善用互聯網思維,運用自身優勢,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需求。比如,面對層出不窮的互聯網欺詐行為和線上支付風險,個人信息安全成為客戶的關鍵訴求?!皞鹘y銀行積累的龐大基礎信息系統,在安全性等很多方面可以發揮長處,基于此而為客戶提供的優質服務將具有一定競爭力?!惫镉路治?。 手機銀行APP新玩法(鏈接) 手機銀行中有大世界。如今,各家銀行的手機銀行APP不斷升級,功能進一步增強,成為不少人與銀行打交道的主要方式。除了基本的轉賬匯款、生活繳費、理財等功能外,不少銀行APP有特色、實用的業務。 比如徽商銀行最新推出的手機銀行新版本增加了不少功能,開通二維碼收付,方便支付;采用先進的聲紋人臉智能識別驗證,保證賬戶安全。最近招商銀行新推的手機銀行啟用“一網通”開放用戶體系,允許用戶添加多張銀行卡,包括招行一卡通、信用卡及他行銀行卡,同時將更多金融產品嵌入場景,融入更多科技元素,比如云閃付,所有網點WiFi一鍵登錄,第三方人臉識別及視頻核身等。 (柴今) |
相關閱讀:
- [ 03-18]盜版APP致手機頻死機 智能手機APP應用亂象不斷
- [ 03-18]社區民警辛苦排查 群眾手機失而復得
- [ 03-18]抱著手機躺著追韓劇 廈門一23歲女子頸椎像40歲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