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搭便車"到"創新路" 東莞實現"華麗轉身"
2016-03-23 16:42:44??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引入增量 締造新業態 智能家具、視覺篩選、數控切割……記者在東莞市大嶺山鎮華科城博創園看到,曾經的富士施樂工廠車間和員工宿舍,已被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改造成嶄新的創業孵化器載體,短短半年就有36家新型企業入駐,其中有6個博士團隊。 這所工業技術研究院由東莞市政府、廣東省科技廳和華中科技大學共建。工研院常務副院長張國軍說,他們致力于打造孵化器,希望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引航員”。 為引入外來增量,缺乏高校和人才的東莞這幾年主動“傍科技大款”,去各地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引進創新資源,涌現出27家新型研發機構,并以企業為主體引進26個省級創新團隊。 “十二五”期間,東莞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京東、阿里巴巴、1號店等電商龍頭企業相繼落戶,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和支撐作用日益突出。據當地商務部門估算,2015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達3390億元,超過廣東省總量十分之一。 “北大的光電、華科的智能制造、中科院的云計算等,在技術上都相當前沿,足以為當地產業在新時期占據競爭優勢奠定基礎。”張國軍說。 深化改革 釋放新紅利 除加大創新力度外,東莞進一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打破束縛社會創造力的條條框框,用深化改革釋放新紅利。 2014年,松山湖紅杉生物有限公司體外診斷試劑原料研發生產項目從取得土地到開始動工,整個審批時間僅用了43天。由于搶抓施工黃金期,公司節省資金成本上百萬元。 據東莞市委政研室主任葉淦奎介紹,為改變以前一些部門審批手續辦理難、耗時長、且交叉進行的問題,東莞實施項目投資建設直接落地改革,將多項程序變串聯為并聯,使整體審批時間減少至少3個月。 2015年,東莞實施企業登記注冊“一網通”改革,企業取得工商營業執照后登記注冊的業務均可在網上一站式、全流程、無紙化辦理,實現“零跑動”。東莞還試行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企業投資項目實行網上備案后,資料齊全的2天內可以完成立項。 改革效果立竿見影。這一年,經東莞市發改系統完成固定資產計劃總投資約1723.11億元,同比增長約21%,為下一步促進投資發展積蓄了后勁。 東莞市委書記徐建華說,東莞將繼續圍繞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完善創新驅動發展體系、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重點工作,力爭使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 新華社廣州3月22日電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