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這些變化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
2016-03-23 16:47:02? ?來源:學習中國 責任編輯:陳瑋 孫靖 |
分享到:
|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出現新規律、呈現新特點,也將迎來新發展,收獲新成就。習近平在五中全會的規劃建議說明中指出:“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表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這些變化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制定‘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建議,必須充分考慮這些趨勢和要求,按照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總要求進行戰略謀劃。”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從頂層設計上很好地適應、把握、引領了經濟新常態,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一、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 《規劃綱要》將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放在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的第一位。綱要提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經濟增速換擋回落、從過去的高速增長轉為的中高速增長是新常態的基本特征。習近平在五中全會上特別就經濟增速問題作出說明:“建議稿提出今后5年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主要考慮是,確保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必須保持必要的增長速度。從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看,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9109元和5919元。到2020年翻一番,按照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的要求,‘十三五’時期經濟年均增長至少也要達到6.5%。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有利于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更加切實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產能過剩化解、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實現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經濟下行壓力明顯,保持較高增長速度難度不小。考慮到正向引導市場預期和留有一定余地,在綜合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建議稿提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 “十三五”期間,中國政府有信心、也有能力讓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并持續保持著對世界經濟發展較高的貢獻率。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習近平指出:“我們將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加強和創新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居民儲蓄率高,消費潛力巨大,人民工作勤奮,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市場空間和潛力都很大,今后一個時期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有基礎也有條件。” 經過30多年高速增長,中國經濟體量已今非昔比。2015年中國經濟新的增量部分大致相當于歐洲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因此,即使是中高速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仍是名列前茅。習近平指出:“我們看中國經濟,不能只看增長率,中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現在增長7%左右的經濟增量已相當可觀,集聚的動能是過去兩位數的增長都達不到的。”習近平指出:“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為各國發展創造機遇。中國在世界經濟最困難的時刻,承擔了拉動增長的重任。2009年到2011年間,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目前,中國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在30%以上,仍是世界經濟重要動力源。” 二、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 《規劃綱要》特別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率,全文中“質量”一詞出現65次,“效率”一詞出現18次。在關于發展環境的闡述中,綱要提出:“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在指導思想中,綱要特別提出:“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在必須遵循的原則中,綱要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在主要目標中,綱要提出:“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在發展的主線中,綱要提出,“必須以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為目標”。 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是基于新常態下發展環境、發展目標、發展理念等做出的科學判斷。習近平指出:“我們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是強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 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主要體現為用較少的要素投入、較小的資源環境代價產出較多的產品,獲取較大的經濟效益;體現為科技含量的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增加、產業層次的提升;體現為百姓能夠更好地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生活水平持續提高;體現為以比較充分的就業和更高的勞動生產率、投資回報率、資源配置效率為支撐。習近平在五中全會的說明中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質量,要著力實現有質量、有效益、沒水分、可持續的增長,著力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實現經濟增長。” 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率,促進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是科學發展之路,也是發展信心之源。2013年10月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指出:“信心來自于中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在《發揮亞太引領作用應對世界經濟挑戰》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指出:“我們將更加注重效益質量。我們將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優化,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互促互進。可以肯定,所有這些都將創造出新的發展動力和增長空間。” |
相關閱讀:
- [ 03-23]習近平就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系列恐怖襲擊事件向比利時國王菲利普致慰問電
- [ 03-23]習近平將對捷克進行國事訪問并赴美國出席第四屆核安全峰會
- [ 03-23]7個月內5次談冬奧 看這些年習近平的奧運情緣
- [ 03-23]習近平如何說明十三五規劃背景
- [ 03-23]學好習近平治國理政新思想應掌握哪些難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