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這些變化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
2016-03-23 16:47:02? ?來源:學習中國 責任編輯:陳瑋 孫靖 |
分享到:
|
三、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 《規劃綱要》充分體現了經濟結構調整的思想和策略。在指導思想中明確: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擴大有效供給,滿足有效需求”。在發展主線中提出:“必須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加大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市場化改革力度,調整各類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完善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和機制,最大限度激發微觀活力,優化要素配置,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中國過去依靠政策刺激、高能耗等方式取得了高速增長。但這是不可持續的,也超出了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并導致產能過剩和庫存大量增加。習近平對我國經濟發展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有清醒的認識,他在五中全會上指出:“產能過剩化解、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實現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在經濟結構、技術條件沒有明顯改善的條件下,資源安全供給、環境質量、溫室氣體減排等約束強化,將壓縮經濟增長空間。” 解決經濟中的深層次和中長期問題,讓中國經濟走得更好更穩更遠,必須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調整存量,做優增量。習近平在西雅圖出席中美企業家座談會時指出:“結合正在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我們將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他在江蘇調研時強調:“把經濟發展抓好,關鍵還是轉方式、調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目前,必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四、發展動力:從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 《規劃綱要》充分體現了發展動力轉換的思路和途徑。在發展環境中,綱要提出:“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不斷成長壯大。”在發展理念中,綱要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綱要第十章標題即為“拓展發展動力新空間”。創新驅動是“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主要目標之一。綱要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創業創新蓬勃發展,全要素生產率明顯提高。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創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創新能力全面增強,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經濟形勢帶來的新挑戰,需要尋求新的增長動力。隨著勞動力、資源、土地等價格上揚,過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必須把發展動力轉換到創新驅動上來。“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在國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2013年9月30日,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當前,從全球范圍看,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機會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從國內看,創新驅動是形勢所迫。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同時,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我們要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必須及早轉入創新驅動發展軌道,把科技創新潛力更好釋放出來,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的作用。”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指出:“要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我們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塑造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 習近平指出:“新常態是一個客觀狀態,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必然會出現的一種狀態,是一種內在必然性,我們要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十三五”規劃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只有把握好經濟發展的內在必然性、客觀規律性,才能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本文來源:學習中國) |
相關閱讀:
- [ 03-23]習近平就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系列恐怖襲擊事件向比利時國王菲利普致慰問電
- [ 03-23]習近平將對捷克進行國事訪問并赴美國出席第四屆核安全峰會
- [ 03-23]7個月內5次談冬奧 看這些年習近平的奧運情緣
- [ 03-23]習近平如何說明十三五規劃背景
- [ 03-23]學好習近平治國理政新思想應掌握哪些難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