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新環保法實施后的環境公益訴訟元年,社會組織提起的多數環境公益訴訟案件依法順利立案,數量大幅上升?!弊匀恢逊膳c政策倡導總監葛楓在近日舉行的2015年環境權益維護實踐情況通報會上表示,2015年,9家社會組織提起37起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其中6起審結。 2015年,全國14個省、直轄市受理了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包括江蘇、貴州、山東、福建、浙江、寧夏、遼寧、湖南、河南、海南、天津、北京、安徽和四川。“環境權益維護工作的開展逐步順暢和成熟起來?!敝腥A環保聯合會副秘書長謝玉紅說。新環保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實施后,環境公益訴訟的開展較2013年、2014年更為順暢,中華環保聯合會新提起的8起案件,均未出現因原告主體資格問題引發的法院不予回應、不予受理以及駁回起訴等情況。 環境公益訴訟破冰前行,但是挑戰依然不少。據統計,全國有1000余個社會組織具備法律和相關解釋規定的起訴資格,其中在國務院民政部門登記的有36個,在省級民政部門登記的有300多個,在設區的市級民政部門登記的有700多個。“但僅有9家社會組織提起訴訟,與我國嚴重的環境狀況相比,這個數量太少?!备饤髡f。 2015年,各地法院受理了一批環境公益訴訟案件。但與此同時,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大連環保志愿者協會、自然之友等在某些地區提起的一些案件,仍未順利立案。例如,大連環保志愿者協會針對大連2010年“7·16”溢油事件提起的訴訟,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分析其原因,葛楓表示,一方面,法律對主體資格有比較嚴格的限制,各地法院對《民事訴訟法》、新環保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中的環境公益訴訟主體資格的規定理解不一,有的做限制性理解,有的做寬松式理解。另一方面,社會組織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意愿不高,能力不足。 對此,葛楓建議,環境公益訴訟主體資格應放開,鼓勵更多的社會組織提起公益訴訟。同時,加大資金方面的支持力度,比如設立專門的環境公益訴訟基金。 據介紹,2015年提起和審結的幾起環境公益訴訟案件中,原告的律師費、鑒定評估費及辦案差旅成本等費用由被告來支持的訴訟請求,大部分獲得了法院的支持,例如福建南平生態破壞案、貴陽清鎮市已調解結案的一例大氣污染案件。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組織面臨的訴訟成本高的難題。 |
相關閱讀:
- [ 03-22]最高法公布專利法新司法解釋 探索破解訴訟周期長難題
- [ 03-14]數說環境資源審判領域的作為
- [ 03-14]讓檢察機關可提起環境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 [ 03-13]家暴能否成為離婚理由?法官認為解除婚姻應慎重
- [ 03-11]3·15法院發布消費維權典型案例 指導消費者維權
- [ 03-07]多名馬航MH370中國遇難者家屬向馬航提起訴訟
- [ 03-07]操縱利率案發酵 澳新銀行或面臨集體訴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