碭山縣高寨村位于黃河故道核心區,是當地水果主產區。但因為銷售渠道不暢、銷售理念落后,村民們沒有通過水果種植富裕起來。為了改變貧困的現狀,扶貧干部將電商引進村里,希望通過電商小平臺對接全國大市場。 高寨村位于碭山縣葛集鎮東北部,古黃河就從這里蜿蜒南下。因為獨特的土地條件,高寨村絕大多數村民以水果種植為生,眼下正是梨花盛開的季節,漫山遍野的梨花美如仙境,讓你很難想像梨花掩映的高寨村是碭山典型的貧困村。村黨支部書記徐偉說:“我們村比較大,五六千人,人均收入一年5000元,貧困戶200多戶,低保戶100多戶,80多個老黨員。” 徐偉是省人防辦下派到碭山縣的扶貧干部、高寨村的黨支部書記,2014年10月到高寨村履職后,他就開始認真調研村民致貧的原因。 “我寫的第一篇扶貧日記,就是“豐收未必富,首因是銷路”。我們整個碭山縣到處都是水果,村民們收了果子,就被動在家里等著上門來收,那個價格都是比較低的,在市場上銷售2、3塊錢一斤的蘋果,商販基本上給一塊五、一塊七。” 2015年秋天,村里的水果大豐收,但村民這種被動等市場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帶來了更加嚴重的后果——蘋果、梨子大規模滯銷。 記者:“現在滯銷比較多的一戶家里還有多少?” 高寨村村民高志奇:“一家都有一萬多斤吧,我家賣掉兩三千斤,還剩一萬斤。” 記者:“之前沒有陸續的賣嗎?” 高志奇:“我們這邊一般都是等收購商來收的。” 記者:“今年沒來嗎?” 村民:“來了,很少很少,你看村里也沒有那種大汽車。碭山蘋果今年可以說是全國價格最差,最低。往年根據市場價是一塊多錢一斤,今年三兩多的蘋果才四毛錢一斤。” 記者:“那如果賣不掉?” 村民:那就壞掉了,現在已經開始壞了。賣掉就有收入,賣不掉就可以說上年的收入都給打掉了,今年肥料錢也沒有了,這樣子。(錄音止) 為了幫助村民賣水果,徐偉注冊了村集體的淘寶商鋪和微店。 徐偉:“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其他渠道的物流成本、推廣費用太高,我們的力量還是非常有限的。我們整個碭山縣到處都是水果,宿州市也是這樣,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對接全國市場。電商肯定是個銷售渠道,不可估量。如果能把互聯網+和農產品包括整個農資市場結合起來,這確實是個很大的前途。” 徐偉:“你看這個就是我們的高寨綠果,去年12月份開的,剛開了三個月。” 記者:“我看網站做的還有點粗糙啊?” 徐偉:“是的,圖片都是我自己照的,不是專業的,不好看。現在的客服、網店設計、接單就我和吳書記兩個人,太忙了,來不及優化了。” 記者:“現在銷售額多少呢?” 徐偉:“這兩天量比較大,一天都是一千多箱,一箱28塊錢,兩三萬塊錢吧。一天至少一千單。” 徐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高寨村所有的蘋果都能從線上銷售,村民們一年的銷售收入要增加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一百。“他到地里來收的,市場上能賣兩三塊的,他最多給你一塊五、一塊七,現在給的更少就一塊,那我們自己網上賣,肯定不存在這個問題。一畝地一年基本能產8000斤蘋果,你就按照一斤(增加)一塊錢來算,(一畝地)能增加8000塊錢的收入。我希望通過電商,讓高寨村能脫貧致富。” 但是,村里的一些村民對電商的發展還是心存顧慮。 村民高志奇:“對農村電商扶貧我有兩個態度,一個是肯定:電商是個大平臺,你有能力抓住電商,肯定能帶動很多人;一個是否定:只有能人能做起來,但普通人不會做店,他還是等收購。我們(村)的淘寶店太小,而且沒有人,包裝請的都是老百姓。最希望是有人力,懂電腦的人力,還有就是場地和設備,現在我們都在大隊部包裝,場地太小了,也包不過來。政府要培訓專業化,要成立相應的機構部門。” 徐偉說,村民提出的問題,他解決不了,但他會把這些問題帶到碭山縣政府會議上,他相信等我們六月份再去的時候,至少會有一個清晰的解決思路。(記者:丁建明、任榮榮、唐蓓、陶政) 記者手記: 在農村,致貧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本地市場空間狹小,產品結構趨同,像高寨村這樣,即使教會農民種植果樹等經濟作物,也可能因為賣不出去或者賣不了好價錢,而使農民“豐收未必富”,這就是大家關心的“農產品上行”問題。 2014年,國務院第一次把電商扶貧納入到整個扶貧的政策體系和工作體系中來。電商扶貧與以往傳統扶貧最大的區別,是讓本地的貧困村、貧困戶能夠繞開本地市場,直接對接全國的大市場。 在我們采訪中,高寨村村民擔憂的問題,也是現在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痛點,比如說物流最后一公里、人員素質、設備投入以及本地化服務體系的建設等等。碭山縣是國家“電商進農村”的綜合示范縣,我們期待,碭山縣政府能夠在這些問題上先行先試,把農村電商發展與精準扶貧更好、更緊密的結合起來,做出有碭山特色的農村電商,能為全國“農產品上行”提供一種思路、一條路徑。 |
相關閱讀:
- [ 03-31]中國跨境電商稅收政策或影響澳奶粉保健品銷量
- [ 03-31]南平市組團參加福建省電子商務大會
- [ 03-30]福建電商大會搭建“走出去”平臺
- [ 03-30]巨頭云集 寧德市率團參加福建電商大會“取經”
- [ 03-30]2015年中國網絡零售百強城市排行:泉州排全國第八
- [ 03-30]對話跨境進口電商: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好貨? ——利嘉電商“一硬一軟”打造獨特供應鏈優勢
- [ 03-29]孫為民:閩商遇到電商,就像老虎插上了翅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