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入春暖動之二——結構變化“強感受”
2016-04-02 20:30:21?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4月1日專電題:中國經濟入春暖動之二——結構變化“強感受” 新華社記者喬繼紅 曹筱凡 王宗凱 中國國家統計局4月1日公布的制造業和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雙雙回升,制造業更是結束連月萎縮重回擴張區間。有國際觀察人士認為,中國經濟入春暖意足,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效力與韌性足、潛力大的內在優勢正在顯現。 加上近期上市公司年報反映出的不少行業、企業利潤向好,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除舊迎新、創新驅動才是真正的“封面故事”,而不是標普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這樣的新聞。 “中國經濟正在經歷結構調整,我們在最近走訪中國多個城市時都有這種感覺,”亞洲證券專家、加拿大富蘭克林-坦普爾頓投資公司基金經理麥樸思這樣說。 關注中國經濟的分析人士認為,中國3月份PMI數據全面回暖,尤其是制造業PMI大幅回升至榮枯線以上,主要得益于中國政府近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繼續向中高端邁進、進出口市場需求回暖、固定資產投資帶動、春節后企業集中開工等因素。還有經濟學家認為,3月份PMI反彈幅度顯著,內生向好趨勢顯著并將持續。 亞行最新發布的報告說,中國政府逐步實施去產能措施、鼓勵國企兼并,這既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防止經濟在再平衡過程中出現嚴重下滑的有力措施?!肮┙o側改革將有助于提高經濟遭受負面沖擊時的恢復能力,提升增長潛力,”亞行首席經濟學家魏尚進說。 誠然,中國經濟中的投資占比仍高于發達國家,但也未必如標普所說,投資占比只有穩定在30%至35%經濟才可持續。中國財政部金融司負責人認為,中國投資占比在40%以上,高于發達國家,這是由中國經濟發展所處階段決定的,中國仍需保持一定規模的投資。盡管如此,從長期來看中國的投資占比已呈下降趨勢,投資結構在不斷優化,消費也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從更廣更深程度上跟蹤中國經濟的國際觀察者正在摒棄“管中窺豹”式的思維模式。他們意識到,將復雜的經濟變化削足適履地塞入舊有框架,容易得出悲觀且偏頗的判斷。 亞洲開發銀行高級官員于爾根·康拉德表示,不斷增長的消費和服務業將支撐中國經濟,與之相關的產業也表現上佳,“改革是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各個環節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認為,中國領導層有信心和能力實現經濟轉型。 據里昂證券公司和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數據,房地產、金融、酒店、零售、交通運輸、建筑和其他服務行業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百分比已從2006年的47%提至2014年的55%左右。隨著中國經濟更多著眼于國內,這一比例將繼續升高。 波士頓咨詢公司全球主席博克納說,他感受到中國政府努力實行“十三五”規劃的信心,也很確定中國會實現經濟增長目標。 荷蘭國民保險集團投資公司的基金經理彼得·森格爾曼認為,中國經濟將繼續明顯增長,中國有一個總體經濟規劃和一個明確的目標。 |
相關閱讀:
- [ 04-02]經濟運行呈現企穩筑底跡象
- [ 04-02]努力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更好服務福建經濟社會發展
- [ 04-02]去年全市互聯網經濟產值達300億元
- [ 04-02]經濟運行呈現企穩筑底跡象
- [ 04-02]財政部副部長: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不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