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紀律準則,“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思想,“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飛奪瀘定橋”的英雄事跡……革命先烈留給我們的優良傳統以及背后傳遞的紅色文化精髓歷經歲月沉淀愈久彌新,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底色。 清明節開展祭祀、掃墓,傳承老一輩革命精神已成常態,然后,很多部門單位僅僅流于形式,拍個照片、發個新聞就算了事,是否悟得革命先烈遺留下來的精神實質有待考證。新時代凸顯新問題,新問題呼喚新思維,新思維匯聚新理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創新作為新理念之首,洞察形勢透徹。我們也要積極運用創新思維,在清明節緬懷祭祀的方式上和弘揚傳承的內容上尋求突破。 規劃先行,創新傳播載體。在紅色文化傳承的硬件載體創設和軟件實力提升上予以創新。一方面,可以深入挖掘本地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規劃當中,通過新建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打造紅色文化主題公園等,建設一批反映當地特色、展現城市靈魂的紅色文化建筑群,確保紅色傳統文化“顏值擔當”有面子。另一方面,通過組織開展清明節主題征文活動、免費播放愛國主義教育電影、舉辦革命先烈遺物展覽等方式,將紅色文化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發揮德育功效涵養國民內心,確保紅色傳統文化“氣質內涵”有里子。 寓教于樂,創新旅游模式。清明“小長假”既有錢又有閑,是國民旅游的高峰期。紅色旅游景區景點、旅游公司要搶抓機遇,針對清明假期設計以追尋先烈蹤跡為主題的紅色文化游、紅軍長征體驗游等,幫助國民通過游玩的方式更好學習革命先烈背后傳遞的紅色文化精髓。 改善理念,創新祭祀方式。在返鄉祭祀的過程中,燃放鞭炮引發火宅、修整墓地破壞環境的報道屢屢見諸報端。因此,無論單位還是個體軍要創新緬懷和祭祀方式,通過鮮花祭祀、設立網上墓地拜祭、撰文哀悼等多種方式倡導綠色祭祀、文明祭祀。 |
相關閱讀:
- [ 04-03]連城縣溫坊村村民:祭奠紅軍英烈,82年從未間斷
- [ 04-02]“網絡中國節 清明” “清明祭英烈” 活動啟動
- [ 04-02]2016年“清明祭英烈 共鑄中華魂”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正式啟動
- [ 04-02]20多名船政名杰后裔祭英烈 船政學生帶來67前畢業證書
- [ 04-02]20多名船政名杰后裔祭英烈 船政學生帶來67前畢業證書
- [ 04-01]建甌市公安局舉行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及祭奠英烈活動
- [ 04-01]鯉城區婦聯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