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4日報道德國報刊近日關注了中資企業在海外的大規模收購潮,想探究中國的目的何在。 德國之聲網站3月31日援引瑞士《新蘇黎世報》發表的一篇題為《低調的安邦想干什么?》的文章報道稱,該文注意到了安邦集團正在競購喜達屋酒店集團。 文章稱,中國企業想要收購美國企業,這是一個引人關注的事件。這些天,中國的安邦保險集團正在競購喜達屋酒店集團,這牽動了華爾街的神經。2015年底,萬豪國際已經對喜達屋集團提出了報價,隨后中國安邦提出了更高的收購價。然后,萬豪再一次提高報價,但又被安邦的新報價壓過。在中國,安邦集團在吸納客戶資金時表現得非常強勢。此前,安邦已經收購了紐約的華爾道夫酒店,現在還想通過收購喜達屋來進一步拓展其在美國的投資組合。 文章寫道,不少分析人士都由此回想起80年代,那時日本企業大舉收購了紐約的洛克菲勒中心、好萊塢的工作室等資產。而在現今的競購喜達屋一案中,引人關注的不僅僅是中國收購方可疑的動機,還有喜達屋集團出售的原因。該集團擁有喜來登、威斯汀、艾美、瑞吉、W飯店等多個連鎖酒店品牌。分析人士認為,喜達屋集團正成為自己成功戰略的犧牲品。其他更大的競爭對手也復制了喜達屋的戰略,讓喜達屋現在步履維艱。此外,Airbnb之類的新型住宿平臺經營模式,也在蠶食喜達屋的客戶群。因此,對于喜達屋集團而言,出售可能是最好的戰略選擇。至于安邦集團究竟是不是最佳買主,目前還不明朗。 德國《時代周報》30日發表題為《大采購之旅》的文章稱,中國資本正在全球大肆收購。文章盤點了中國企業在境外的收購目標,指出中資正在收購德國以及歐洲的企業、投資非洲的基礎設施項目,還在全球范圍內收購土地。 文章寫道,如果中國的大舉收購依然這般繼續下去呢?我們就會看到,中國的投資又會成為一個問題。中國投資不太容易受到歡迎,有著多種原因:中國沒有給外國以完全對等的中國市場準入權;而并購后技術流入中國、削弱(西方的)長期競爭力,這一危險也沒能排除。 |
相關閱讀:
- [ 03-28]中資企業關愛加納社區發展 當地居民為其“點贊”
- [ 03-16]東芝“變現”家電業務 多家中資企業接盤
- [ 02-04]在奧中資企業遭大筆資金網絡詐騙 涉案金額約5000萬歐元
- [ 11-17]安哥拉治安惡化連發綁架 中資企業和華人奮起自救
- [ 09-29]白俄羅斯中資企業商會揭牌儀式在明斯克舉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