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國多管齊下保護英烈名譽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從 “狼牙山五壯士”、劉胡蘭到邱少云、董存瑞,再到雷鋒等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近些年總有人對他們提出質疑,甚至造謠、抹黑。針對一些惡劣的言行,今年3月初,“狼牙山五壯士”的后人致信全國人大,呼吁盡快制定“保護英烈名譽”的相關法律。《解放軍報》清明節前也刊文緬懷英烈,并提出“鐵證:‘狼牙山五壯士’的真實細節無可置疑”。保護英雄和英烈名譽,對每一個國家都有重要的意義,俄羅斯、美國都有明確的立法,韓國不會因政黨輪替而改變對英雄的看法,墨西哥人則對詆毀國家英雄的言行嗤之以鼻。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幾位專家在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時,也期盼著“主流社會的成熟”。
學者:西方主流社會自覺維護“政治正確”
“今年詆毀英雄的現象和段子明顯少了。”近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幾位學者表達了這樣的看法。一些學者認為,有正義感的人越來越多,但如果能從法律層面多管齊下,對維護國家英烈名譽和形象來說是“最好的”。
談到“狼牙山五壯士”后人呼吁制定《國家英烈名譽保護法》,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呂景勝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國家英烈名譽保護法”目前處于社會呼吁階段,其中有網民的呼吁也有學者的呼吁,聲音還是挺高的。他認為,國家立法任務那么重,“遠水解不了近渴”,但可以盡快修改《烈士褒揚條例》(國務院2011年公布實施),補充有關英雄精神層面得到法律保護的規定。目前,對一些詆毀行為,英雄及英烈后人就走“民法程序”進行訴訟。此外,“公益訴訟”也可以介入,目的不是為了懲罰,主要是要教育人,彰顯價值觀,形成一種威懾力,樹立一種社會風氣,形成一種長效機制。
“盡快制定《國家英烈名譽保護法》是一種呼吁,只有當整個社會意識到這個事情的嚴重性時才會立法。”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郭松民認為,維護英烈名譽,法律只是最后一道防線。因為詆毀英雄、挑戰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言論在社會上肯定會遭到嚴厲批判,這才是“主流社會的成熟”。但他強調,網絡上存在“歷史虛無主義”現象,一些人好像掌握著“巨大的話語平臺”,而維護英烈的人士和普通網民沒有話語平臺,這是問題的所在。他希望主流輿論、黨的機構應該多出面發聲,像西方國家成熟的主流社會都有維護“政治正確”的需要,主流社會精英都會自覺維護其主流價值觀。
郭松民認為:“將歷史碎片化,用細節否定整個歷史;通過偽歷史或者解構一些英雄人物的網絡段子影響年輕人,對年輕人的正確歷史認知是一種負面影響”。在郭松民看來,“80后”“90后”的成長時期是中國國力急劇發展的時期,他們對國家的發展比較認同,沒有歷史包袱。他們又趕上互聯網時代,接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對“歷史虛無主義”很反感,這是可喜的現象。
經濟學者梅新育表示,中國社會確實需要加強維護英烈名譽的行動,民間社會人士、老百姓都要有這個意識,“維護英烈,反擊造謠”。對于國家英烈的毀損行為,確實可以上升到一個國家政治上、道義上的層面。現在的“歷史虛無主義”就是對我們的英烈進行抹黑、污蔑,突破了一切底線,維護英烈名譽是必要的。他同時提醒,英烈名譽和形象是需要維護和保護,但不能搞成“不能評論”,要警惕搞成另一種極端。
國防大學科研部編研部部長許森認為:“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許森舉例說,美國立法保護英雄,上升到國家行為,公共場合絕不允許玷污英雄的行為,否則重判。據了解,2006年5月,美國國會制定頒布《尊重美國陣亡英雄法案》,該法案明確規定,在葬禮舉行前后一小時內,禁止在國家公墓管理局管理的任何墓地入口90米內舉行游行示威活動,違反者處10萬美元罰款和一年監禁。
韓國評價愛國義士不因政權更迭變化
“狼牙山五壯士”后人呼吁立法保護英烈的消息傳出后,《環球時報》記者聯系多位曾經駐華的韓國記者,他們對一些中國人詆毀英雄人物的言論表示難以理解。至于韓國,網絡謠言也無法全部杜絕。不過,據記者觀察,在韓國,對具體歷史人物的評價,各界人士都會遵從事實,尊重社會業已形成的共識,胡亂詆毀他人很可能受到輿論抨擊或被法院傳票。
1932年4月26日,正當侵華日軍趾高氣昂地在中國的土地上閱兵慶祝天皇生日時,來自朝鮮半島的“朝鮮人愛國團”青年尹奉吉向設在上海虹口公園的檢閱臺上投去水壺炸彈,炸死炸傷多名日本軍政要員。尹奉吉當場被逮捕,后被秘密槍決。日本戰敗后,韓國以國民葬禮厚葬尹奉吉義士遺骨。1965年設立梅軒尹奉吉紀念事業會,歷任會長均由各界要人擔任,前總統李明博也曾擔任會長,每年在他的誕辰、忌日和實行義舉的紀念日均有紀念活動。在位于首爾的梅軒尹奉吉紀念館,負責管理運營的梅軒尹奉吉紀念事業會事務處長李圣燮向記者介紹,為照顧來參觀的小朋友,塑像特地做了縮小處理,讓學生們在合影時不至于有距離感。紀念館圖書室內擺放著學生制作的“尹奉吉娃娃”(如下圖,萬宇攝)。其實,韓國并不是一直對尹奉吉都是這樣高度評價。韓國首任總統李承晚曾表示,尹的行動是愚蠢的,只會給日本提供宣戰的借口。不過這一見解并未成為主流,他為獨立運動獻身的精神最終還是獲得韓國民眾的敬仰和欽佩。梅軒尹奉吉紀念事業會會長金鎮佑表示,從樸正熙政府開始,不論政治立場如何,“尹奉吉是獨立運動家和愛國義士”這一評價已成為全民共識,不因哪個政黨上臺而有所改變。在韓國,通過民主化運動和多次政黨輪替,社會普遍對許多歷史問題,特別是朝鮮半島光復前的問題達成共識,對安重根、尹奉吉等愛國志士的評價,不會因為政權更迭而發生變化。
韓國《Edaily》3月1日社論對韓國網絡上歪曲歷史的謠言憂心忡忡。評論稱,一些網民稱“反日的愛國獨立運動為暴動” “韓國獨立運動為恐怖行動”,這些謠言會影響青少年的歷史觀。為確保“共識”不被網絡謠言胡亂詆毀,韓國也有相關的法律責罰。如韓國刑法第308條規定,公然編造虛假信息毀損逝者名譽的行為可“判處2年以下徒刑或500萬韓元以下罰金”。2013年,曾有網民因詆毀“光州事件”中的遇難者,遇難者家屬將其告上法庭,結果被判處有期徒刑半年,緩刑一年,社會服務80小時。
俄羅斯多部法令保護英雄名譽
“俄羅斯將永遠珍惜戰爭記憶,永遠不允許背叛英雄。”俄總統普京曾在2014年衛國戰爭勝利日紀念儀式上這樣強調。蘇聯解體后,俄羅斯也有詆毀歷史英雄的言論或破壞長明火的行為,為保護英烈名譽,俄先后出臺多部法令,并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
據俄《觀點報》報道,蘇聯解體后,俄曾掀起一股抹黑列寧、卓婭等英雄人物的聲浪,一些人試圖全盤否定蘇聯歷史,特別是偉大衛國戰爭時期的英雄們。為阻止這種行為,1993年時任總統葉利欽簽署《衛國烈士紀念法》,以全面保護國家英雄。該法共7部分13章,其中第13章規定,必須加強對所有衛國烈士墓地、紀念碑和其他紀念設施的保護,對破壞這些設施者將追究其行政、法律或其他責任。2000年俄上院議員普拉托夫建議,禁止在施工等活動中破壞英烈墓地等設施,同時要求加大對違法者的懲罰力度。
2006年時任總統普京簽署《衛國烈士紀念問題》總統令。總統令要求:由國防部衛國烈士紀念管理局專門負責烈士紀念工作與烈士紀念設施的修繕與維護工作,國家杜馬提交《衛國烈士紀念法》修正案,加強在境外俄英烈軍事墓地的保護并設立專款等。2007年年初,俄又將每年12月9日定為“祖國英雄日”。
去年4月一起“新羅西斯克6名舞蹈學院女生在衛國戰爭紀念館旁赤裸上身熱舞”的事件引起社會嘩然。當地檢察機關以“行為不檢”罪名追究其中5人的法律責任,3名女生被拘留,2名女生被處以1000盧布罰金,另有1名學生家長也被罰款。俄媒認為,這是對英雄“不敬”的懲罰。俄羅斯阿斯特拉罕曾發生5名年輕人熄滅長明火事件,按照相關法令肇事者最高可被判處5年監禁。
近年來,俄不斷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如在學校奏國歌等措施。俄心理學家帕維爾·波諾馬廖夫認為:“對教育來說,英雄形象非常重要。蘇聯時期曾擁有一整套完整的教育體系,要求每個人從小開始接受這樣的教育,并且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會對其講述一些歷史優秀人物的故事作為學習的榜樣。這是培養青少年愛國主義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墨中學老師:詆毀英雄有百害無一利
在墨西哥,很多城市習慣用拉美地區反擊殖民者和侵略者的紀念日或英雄名字給街道命名,如“5月5日街”“9月16日街”“伊達爾戈街”等。但對于英雄的非議似乎自古有之,墨西哥的英雄們也沒能幸免,就算是拉開墨西哥獨立運動開端的國父伊達爾戈也遭遇私生子等流言蜚語。目前,墨西哥政府還沒有為保護英烈名譽立法,網絡上仍有些不實言論,但《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當地教師表示,絕大多數墨西哥人對詆毀英烈的人嗤之以鼻。
墨西哥城一所中學的班主任老師瑪格麗塔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作為國家的英雄,他們的身世肯定會引起人們的好奇,但有些無端的詆毀純屬空穴來風,或是為了博取眼球,或是別有用心。這些傳言沒有絲毫意義,不能給我們今天的生活帶來任何好處。既然英雄們給我們留下了民主自由這樣的遺產,我們就應該在接受這些饋贈的同時向前看,而不是糾結他們的身世經歷。”
談到英雄對國家的貢獻,墨西哥人心中都有一桿秤。瑪格麗塔還說:“沒有那些在獨立戰爭中灑下熱血的民族英雄,我們今天可能還生活在殖民者的統治下。很多時候,那些毫無根據的詆毀純屬謊言,我和我的學生們都選擇相信英雄,因為他們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環球時報駐韓國、墨西哥、俄羅斯記者萬宇 柳直 王驍波 環球時報記者 屠麗美) |